[發明專利]一種地鐵道床用自排水裝置及排水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075782.5 | 申請日: | 2021-01-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900160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08 |
| 發明(設計)人: | 金浩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1B1/00 | 分類號: | E01B1/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經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石艷紅 |
| 地址: | 210096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地鐵 道床 排水 裝置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地鐵道床用自排水裝置及排水方法,自排水裝置埋置在地鐵道床底部,從外至內依次為外殼、吸水體、透水層和排水槽;排水槽沿軌道長度方向密貼于隧道仰拱處,當道床與隧道剝離后,與地鐵道床兩側的排水通道相連通;透水層罩設在排水槽外側,吸水體設置在透水層的外周;外殼罩設在透水層外周,且外殼底端面與隧道襯砌之間設置有預留縫隙。本發明設置在道床內部,能及時排出隧道與道床間的滲漏水,避免道床脫空加劇,避免出現冒泥現象,保障列車行車運行安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軌道交通領域,特別是一種地鐵道床用自排水裝置及排水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地鐵運輸需求及運營里程不斷擴大,地鐵隧道風險及病害發生的次數也在不斷增加。其中,道床脫空是地鐵隧道普遍存在的病害問題。地鐵整體道床脫空后會出現滲水、翻漿冒泥現象,地下滲出的積水會進一步腐蝕道床,使道床最終形成脫空狀態。整體道床脫空在列車經過時使軌道線路及整體道床產生變形或下沉,情況嚴重可能影響列車正常運行速度,給地鐵運營造成極大的安全隱患。
地鐵隧道滲漏水是導致道床脫空的主要誘因。然而,現有地鐵隧道排水措施多為道床表面排水,一旦道床發生的脫空,現有排水措施無法及時排出隧道與道床之間的積水,將進一步導致脫空加大,影響列車安全運行。因此,如何發明一種設置在道床結構內部,能及時排出隧道與道床間滲漏水的自排水裝置,成為行業亟需。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地鐵道床用自排水裝置及排水方法,該地鐵道床用自排水裝置設置在道床結構內部,能及時排出隧道與道床間滲漏水,避免道床脫空加劇,進而避免出現翻漿冒泥現象,保障列車安全運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地鐵道床用自排水裝置,自排水裝置埋置在地鐵道床底部,且密貼于隧道襯砌頂部。
自排水裝置從外至內依次設置外殼、吸水體、透水層和排水槽。
排水槽沿軌道長度方向密貼于于隧道襯砌頂部,當道床與隧道剝離后,排水槽與地鐵道床兩側的排水通道相連通。
透水層罩設在排水槽外側,吸水體設置在透水層的外周。
外殼罩設在透水層外周,且外殼底端面與隧道襯砌之間設置有預留縫隙。
吸水體為多孔材料,彈性模量設置為4-9MPa。以保證在列車荷載的作用下,預留縫隙高度的減小量在0.9-2.5mm范圍內。
道床澆筑前預留縫隙初始高度設置為1.5-4.5mm,澆筑道床后預留縫隙的高度降低至1-3mm,列車經過時排水裝置外殼受壓,在列車荷載的作用下預留縫隙的高度降低至0.1-0.5mm。
道床澆筑后,預留縫隙高度減少量ΔH1計算公式為:
在列車荷載作用下,預留縫隙高度減小量ΔH2計算公式為:
預留縫隙高度計算公式為:
H0=H2+ΔH1+ΔH2
其中,
H為吸水體高度,單位:mm。
H0為預留縫隙初始高度,單位:mm。
H2為列車荷載作用下預留縫最小高度,單位:mm。
ΔH1為道床澆筑后預留縫隙高度減少量,單位: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南大學,未經東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75782.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