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剛性玻纖增強阻燃耐磨尼龍材料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075135.4 | 申請日: | 2021-01-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59929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23 |
| 發明(設計)人: | 范麗園;楊杰;劉凱;戴益婷;申應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金旸(廈門)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L77/06 | 分類號: | C08L77/06;C08K7/14;C08K3/30 |
| 代理公司: | 廈門市首創君合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張松亭;游學明 |
| 地址: | 361000 福***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剛性 增強 阻燃 耐磨 尼龍 材料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高剛性玻纖增強阻燃耐磨尼龍材料,其特征在于:混合型尼龍樹脂33.5%?43.5%,玻纖20%?40%,金屬硫化物5%?10%;無鹵阻燃劑15%?20%,相容劑1%?3%,加工助劑1.0%?2%,其中,所述的混合型尼龍樹脂為聚酰胺MXD6和PA66樹脂以重量比25:8.5?18.5的比例混合而得,所述的無鹵阻燃劑為磷氮無鹵阻燃劑。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高剛性玻纖增強阻燃耐磨尼龍材料。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不斷創新,實體經濟高度發展,工程塑料接替金屬材料登上歷史舞臺,以其優異的力學性能,輕量化,安全化和舒適化逐漸被大眾接受并蓬勃發展。工程塑料具有良好的機械性能、耐高溫、耐化學性、耐磨有自潤滑、易于加工成型等優異性能廣泛應用。在工程塑料中,尼龍材料本身結構具有良好的規整性,良好的尺寸穩定性,結晶性較強,自潤滑性能更加突出,經玻纖增強后機械性能高,熱變形溫度高,被廣泛應用在電子電器,汽車工業,軌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領域。由于通用尼龍材料的吸水性和耐熱性在精密儀器和機械設備等領域被限制,而半芳香族尼龍具有較低的吸水性和較高的耐熱性及力學性能,進一步擴大尼龍材料的應用,像軸承、齒輪、燃油泵零件和渦輪增壓器等長期高負荷作業對材料自身磨損、自潤滑及力學性能高要求領域得到滿足。
現今世界智能化逐漸融入社會生活,人工智能的電器設備也逐漸普及,對材料的阻燃級別、灼熱絲起燃溫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隨著歐盟RoHS指令和REACH法規的頒布、執行,阻燃材料的無鹵化成為一種趨勢。尼龍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阻燃特性,但本身的阻燃性能不能滿足在電子電器等領域的高阻燃要求,其中尼龍增強阻燃方法是將有機次磷酸脂和磷氮系阻燃劑復配和玻纖增強的方式,阻燃效果好,性價比高,但是這種阻燃增強材料高溫高濕及長期高負荷條件下易遷移或析出,限制了在苛刻條件下高端領域中的應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剛性玻纖增強阻燃耐磨尼龍材料。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高剛性玻纖增強阻燃耐磨尼龍材料,原料按重量百分比,包括:
混合型尼龍樹脂33.5%-43.5%,玻纖20%-40%,金屬硫化物5%-10%;無鹵阻燃劑15%-20%,相容劑1%-3%,加工助劑1.0%-2%,其中,所述的混合型尼龍樹脂為聚酰胺MXD6和PA66樹脂以重量比25:8.5-18.5的比例混合而得,所述的無鹵阻燃劑為磷氮無鹵阻燃劑,所述的金屬硫化物為二硫化錫,二硫化鋅,二硫化鎢或合成硫化鉍中的至少一種。
在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中,混合型尼龍樹脂33.5%-43.5%,玻纖30%,金屬硫化物5%-10%;無鹵阻燃劑18%,相容劑2%,加工助劑1.5%,其中,所述的混合型尼龍樹脂為聚酰胺MXD6和PA66樹脂以重量比25:8.5-18.5的比例混合而得。
在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中,所述的玻璃纖維為無堿短玻璃纖維,玻璃纖維的直徑為8-10um,長度3.0-5.5mm。
在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中,所述的金屬硫化物單獨采用二硫化錫或二硫化鋅。
在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中,所述的相容劑為PP-g-MAH,PE-g-MAH,EVA中的一種或者幾種。
在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中,所述的加工助劑為主抗氧劑、輔抗氧劑,成核劑,內潤滑劑和外潤滑劑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的組合。
在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中,所述的主抗氧劑或輔抗氧劑為受阻酚類抗氧劑和亞磷酸酯類抗氧劑的復配物或者胺類抗氧劑和亞磷酸酯類抗氧劑的復配物.
在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中,所述的內潤滑劑為E蠟、硬脂酸鈣、硅酮母粒或者季戊四醇硬脂酸酯中的一種或者兩種以上的組合物。
一種高剛性玻纖增強阻燃耐磨尼龍材料的制備方法,采用前述的樹脂合金制備,包括以下步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金旸(廈門)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經金旸(廈門)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7513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