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污水處理廠平流式沉淀池刮吸泥裝置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070713.5 | 申請日: | 2021-01-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70775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01 |
| 發明(設計)人: | 肖小妮;文辰要;陳樂;孫偉力;毛文彬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控技術服務(廣東)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21/02 | 分類號: | B01D21/02;B01D21/18;B01D21/24;B01D21/30 |
| 代理公司: | 廣州越華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523 | 代理人: | 陳岑 |
| 地址: | 510000 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永***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污水處理 平流 沉淀 池刮吸泥 裝置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污水處理廠平流式沉淀池刮吸泥裝置,包括平流式沉淀池、行車、PLC控制器、氣提式吸砂機,行車的底部鉸接有刮泥板架和伸縮缸,伸縮缸的活塞桿末端與刮泥板架的一側鉸接,刮泥板架的底端安裝有刮泥板,行車的底部還安裝有兩套探頭豎直向下的超聲波傳感器,行車的輪軸上安裝有標定環。有益效果是:根據已知的超聲波傳感器與平流式沉淀池的池底之間的高度差,判斷污泥的厚度,若污泥厚度厚,則增加行車在該區域往返的次數,同時增加氣提式吸砂機的運行頻率,若污泥厚度薄,則減少行車在該區域往返的次數,同時降低氣提式吸砂機的運行頻率,避免做無用功,提高刮泥效率,減少能源浪費。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污水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污水處理廠平流式沉淀池刮吸泥裝置及方法。
背景技術
平流式沉淀池作為去除水中懸浮物的主要設施之一,其由進水口、出水口、水流部分和污泥斗四個部分組成,具有結構簡單、管理方便、耐沖擊負荷強等優點,在污水處理行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但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平流式沉淀池普遍存在靠近進水口處的泥位高、靠近出水口處的泥位低的情況,而行車式刮吸泥機現場運行方式一般為現場自動往返不停歇運行,出現泥位高的區域污泥不能夠刮入污泥斗中,而泥位底的區域刮泥機做無用功,浪費電能。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以上問題,提供一種污水處理廠平流式沉淀池刮吸泥裝置,同時還提供一種污水處理廠平流式沉淀池刮吸泥方法。
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達到上述技術效果,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污水處理廠平流式沉淀池刮吸泥裝置,包括平流式沉淀池、行車、PLC控制器、氣提式吸砂機,所述氣提式吸砂機的吸砂管與平流式沉淀池的集砂斗連通,所述行車順著平流式沉淀池的長度方向往復運動,所述行車的底部鉸接有刮泥板架和伸縮缸,所述伸縮缸的活塞桿末端與刮泥板架的一側鉸接,所述刮泥板架的底端安裝有刮泥板,所述行車的底部還安裝有兩套探頭豎直向下的超聲波傳感器,所述行車的輪軸上安裝有標定環,所述行車底部位于標定環的正上方安裝有金屬傳感器,所述金屬傳感器的感應端正對標定環,所述PLC控制器的輸出端分別通過線纜與行車、伸縮缸的驅動器、氣提式吸砂機的控制器連接,所述PLC控制器的輸入端分別通過線纜與超聲波傳感器、金屬傳感器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標定環包括圓形的塑料環、若干個扇環形的鋁塊,所述塑料環的外周設有若干個扇環形的鋁塊安裝槽,所述鋁塊卡在鋁塊安裝槽中。
進一步的,所述鋁塊的兩側分別設有防滑條,所述鋁塊安裝槽的兩側分別設有防滑槽,所述防滑條卡入防滑槽中。
進一步的,所述塑料環的內側設有第一定位槽,所述行車的輪軸上設有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與第二定位槽對齊后插入定位銷。
進一步的,所述金屬傳感器為有色金屬型的金屬傳感器。
進一步的,所述刮泥板架處于豎直狀態時,所述刮泥板的底端與平流式沉淀池底端相接近但不接觸。
一種污水處理廠平流式沉淀池刮吸泥方法,使用上述的污水處理廠平流式沉淀池刮吸泥裝置,包括:超聲波傳感器向污泥發射超聲波,然后接收由污泥反射回的超聲波,將超聲波發射與接收之間的時間差發送給PLC控制器,PLC控制器根據時間差計算得知超聲波傳感器與平流式沉淀池的池底之間的高度差H1,根據已知的超聲波探測器與平流式沉淀池池底之間的高度差H0,計算H0與H1之間的差值即為污泥的厚度h0,若h0大于預設值h1,則增加行車在該區域與集砂斗之間的往返次數,同時增加氣提式吸砂機的運行頻率;若h0小于預設值h1,則行車正常通過該區域,同時降低氣提式吸砂機的運行頻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控技術服務(廣東)有限公司,未經北控技術服務(廣東)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70713.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