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自然光-微生物雙降解母粒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070334.6 | 申請日: | 2021-01-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95072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14 |
| 發明(設計)人: | 魏風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洛陽綠之匯塑料降解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L23/06 | 分類號: | C08L23/06;C08L91/06;C08K5/00;C08K5/098;C08J3/22;C08K5/56;C08L1/02;C08L5/08;C08K5/13;C08K5/134;C08K5/5435;C08L23/0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洛陽市***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自然光 微生物 降解 及其 制備 方法 | ||
一種自然光?微生物雙降解母粒及其制備方法,該母粒的原料包括聚乙烯、費拖蠟、光敏催化劑、硬脂酸鈣、抗氧劑和硅烷偶聯劑,該母粒的原料還包括質量為聚乙烯、費托蠟、光敏催化劑、硬脂酸鈣、抗氧劑和硅烷偶聯劑總質量1?7%的兒茶素,按照重量百分比,所述原料的組分為:聚乙烯70?80%、費拖蠟1?5%、光敏催化劑3?12%、硬脂酸鈣10?13%、抗氧劑0.1?1%和硅烷偶聯劑0.1?1%。本發明的母粒應用在現有的塑料薄膜生產中,不會改變薄膜的生產工藝,可以作為薄膜的添加助劑使用,并不會影響生產薄膜的效果和機器設備的運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環保材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塑料降解,具體的是一種自然光-微生物雙降解母粒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據了解,我國每年使用塑料袋約需消耗160萬噸塑料,全國每年生產塑料袋需消耗480多萬噸石油,塑料袋的過度使用將對我國的能源資源以及環境產生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和壓力。目前,回收利用的塑料還不到塑料垃圾總量的1%,但竟占了固體垃圾的10%左右。面臨著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近年來國內外有關部門加強了對可分解塑料的研究和開發。
順應全球塑料工業綠色、低碳、環保的發展趨勢,我國塑料產業在開發和技術進步方面呈現新的特征。現階段,技術人員會通過采用聚乳酸作為降解材料,但乳酸價格及其聚合工藝決定了聚乳酸的成本較高,使其作為通用塑料而得到廣泛應用,其價位目前還很難被市場所接受,而這些問題恰恰是生物降解塑料能否大規模市場化的關鍵。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提供了一種自然光-微生物雙降解母粒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的母粒應用在塑料袋上后,塑料袋經過自然條件下,自然光降解后斷裂成碎片,并在細菌微生物的作用下,進行最后的降解。
本發明為實現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自然光-微生物雙降解母粒,該母粒的原料包括聚乙烯、費托蠟、光敏催化劑、硬脂酸鈣、抗氧劑和硅烷偶聯劑,該母粒的原料還包括質量為聚乙烯、費托蠟、光敏催化劑、硬脂酸鈣、抗氧劑和硅烷偶聯劑總質量1-10%的兒茶素,其中,按照重量百分比,所述原料的組分為:聚乙烯70-80%、費托蠟1-5%、光敏催化劑3-12%、硬脂酸鈣10-13%、抗氧劑0.1-1%和硅烷偶聯劑0.1-1%。
本發明中的聚乙烯可以替換為石油基塑料,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PET、PUR等。優選的,本發明中的聚乙烯為高密度聚乙烯、線性低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的一種或多種組合。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方案,本發明中的聚乙烯為低密度聚乙烯微粉、線性低密度聚乙烯顆粒組成,低密度聚乙烯微粉具有多孔結構,利用微粉和顆粒的不同顆粒大小級配,使聚乙烯基體具有穩定的結構,改善母粒的流動性和可加工性,且能夠作為費托蠟、光敏催化劑、硬脂酸鈣、抗氧劑、促進劑、添加劑和硅烷偶聯劑的載體,使這些原料分散性良好,避免團聚。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方案,按照重量百分比,所述原料的組分為:聚乙烯75%、費托蠟1.5%、光敏催化劑11%、硬脂酸鈣11.8%、抗氧劑0.2%和硅烷偶聯劑0.5%。
本發明中,光敏催化劑為鑭系稀土絡合物光敏催化劑、硬脂酸鑭、硬脂酸錳、銅藍氧化酶中的一種或多種組合。
本發明中的抗氧劑為3-(3,5-二叔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正十八烷醇酯。
本發明中的硅烷偶聯劑為r-(2,3-環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其中,該母粒的原料還包括促進劑,促進劑的質量占聚乙烯、費托蠟、光敏催化劑、硬脂酸鈣、抗氧劑和硅烷偶聯劑總重量的0.5-1.5%。
該母粒的原料還包括添加劑,添加劑的質量占聚乙烯、費托蠟、光敏催化劑、硬脂酸鈣、抗氧劑和硅烷偶聯劑總重量的1-5.5%,添加劑由質量比為70-80:10-15:10-15的纖維素、甲殼素和殼聚糖組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洛陽綠之匯塑料降解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洛陽綠之匯塑料降解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70334.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