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小果紫薇的快速播種育苗技術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069388.0 | 申請日: | 2021-01-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273420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15 |
| 發明(設計)人: | 胡君;李麗;徐波;王東超;劉方方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G17/00 | 分類號: | A01G17/00;A01C1/00;A01G31/00;A01G24/15;A01G24/10;A01G24/12;A01N43/12;A01N45/00;A01N43/90;A01N37/42;A01N41/02;A01N47/36;A01P21/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坤倫厚樸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47 | 代理人: | 吳亦雨 |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紫薇 快速 播種 育苗 技術 | ||
本發明屬于植物種植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小果紫薇的播種育苗技術。具體技術方案為:采收小果紫薇樹的種子,在秋季進行催芽播種,待種子發芽后,通過技術手段促使植物快速生長;進入晚冬季節,激素處理促使植物進入休眠狀態;待進入次年春季后,再進行移苗種植。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小果紫薇的種植技術。可以在種子成熟當年就實現育苗,并在獲得健壯的幼苗后,通過激素誘導的方式促使其進入休眠狀態,方便次年春季引種移栽。使用本發明的技術,種子萌芽率高,幼苗成活率高,移栽成活率高,且可在當年秋季播種,避免了春季再播種生長所導致的種植時機延誤,節省了一年的種植時間。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植物種植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小果紫薇的播種育苗技術。
背景技術
小果紫薇是中國珍稀瀕危植物,分布于海拔800~1100m的西藏東南部和云南東南部,是中國特有物種,國外無分布記錄。小果紫薇樹干飽滿通直,是珍貴的速生樹種,同時也是喜馬拉雅山南坡當地落葉季雨林的重要建群種之一。小果紫薇花純白色,花量大,花期長,樹皮表層脫落,形成特色光滑的樹干,是一種重要的觀賞資源植物。小果紫薇是集木材、造林、觀賞、生態修復為一體的珍稀瀕危植物。
小果紫薇分布地局限,除在西藏墨脫縣米日村附近有大約800株集中分布形成群落外,其余少數分布點均為單株散生。由于歷史上受到人為干擾,在西藏墨脫米日村集中分布的小果紫薇幾乎沒有實生幼苗更新,僅在以前砍伐的小果紫薇老樁上有少數萌發苗。加之在東喜馬拉雅分布區,經常受到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影響,導致其數量不多,更新困難,原始林樹齡較大,結實種子質量不佳,自然萌發率極低。
目前,未見有關于小果紫薇繁殖技術的相關報道。而該區域亟需原生樹種生態修復與植樹造林建設。因此,研發一種小果紫薇樹的種植技術,有利于增加小果紫薇的種群數量,對于保護珍稀瀕危植物和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小果紫薇樹的播種育苗技術。
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快速播種繁殖小果紫薇的方法,獲得小果紫薇樹的種子,在秋季進行播種,待種子發芽后,促使植物快速生長;進入冬季末期后,誘導植物進入休眠狀態;待進入次年春季后,再進行移苗種植。
優選的,在播種前,對種子進行預處理,預處理方法為:先將種子放入水溫為28~30℃,含1%~2%w/v氯化鈣的溫水中浸泡4~6h,撈出,洗凈,再將種子放入促萌發試劑中,40~43℃恒溫水浴浸泡30min。
優選的,所述促萌發試劑的配方為:赤霉素10mg/L、細胞分裂素1.2mg/L、TDZ0.5mg/L、玉米素0.1mg/L、茉莉酸甲酯0.01mg/L、大蒜素5.5mg/L。
優選的,將種子與播種基質按照2000:1的重量比混勻后再進行播種,所述播種基質的配方為:按質量比,直徑1~2mm蛭石:草木灰:細河沙=6:1:3,每千克基質加入代鋅錳森12g,混勻。
優選的,播種后,控制生長溫度為25~28℃。
優選的,促使植物快速生長的方法為:待植物長出真葉后,每兩周噴施一次混合營養液,每天通風3h,每兩天噴霧澆水1次。
優選的,所述混合營養液的配方為:磷酸二氫鉀84g、硝酸銨67g、氯化鈣27g、甲基托布津31g、代鋅錳森19g、惡霉靈14g、腐霉利21g、多抗霉素10g,加水稀釋至100L。
優選的,誘導植物進入休眠狀態的方法為:逐步降低拱棚內溫度至8~12℃,并在新芽停止生長后噴施復配休眠劑,使植株轉入休眠期。
優選的,所述復配休眠劑的配方為:脫落酸32mg/L、多效唑180mg/L、乙烯利200mg/L。
優選的,待進入次年春季,最低氣溫回升至10℃以上后,再進行移苗種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6938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