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穿富水層抗浮錨索施工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2110068914.1 | 申請日: | 2021-01-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647498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08 |
| 發(fā)明(設計)人: | 陳海雄;左歡;張健;姚木;王濤;譚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5/74 | 分類號: | E02D5/74;E02D15/04;E02D31/12 |
| 代理公司: | 長沙永星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43001 | 代理人: | 鄧淑紅 |
| 地址: | 410004 ***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水層 抗浮錨索 施工 方法 | ||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穿富水層抗浮錨索施工方法,采用包括收束套、錨索基本組合體和錨頭的工具配合三次注漿工藝,在鉆好的錨索孔中置入下端封口的收束套,然后在收束套中同心置入錨索基本組合體,并使錨索基本組合體的下端與收束套的下端之間有一段距離,該段距離作為底部沉渣段,然后通過三次注漿固定錨索基本組合體;三次注漿工藝中,第一次注漿和第三次注漿的出漿口在錨索孔底部,第二次注漿的出漿口在錨索孔的上部,注漿完成后將錨索基本組合體的上端通過錨頭固定。收束套包裹錨索基本組合體,可對漿體起過濾、排水、隔離和加筋作用,在注漿時避免漿料流失、保證漿料強度、避免漿料凝固時開裂及錨索作用時拉裂等。三次注漿工藝也可提高錨固效果。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巖土工程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穿富水層抗浮錨索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以往地下結構抗浮設計要求并不高,往往大部分建筑可通過自重或者使用抗浮錨桿作為加固材料就能滿足抗浮設計要求,但是隨著我國城市化建設的需要,兩層、三層的地下室逐漸增加,地下室結構被水浮力破壞的案例屢見不鮮,所以抗浮錨索最近幾年在地下抗浮工程中被大量使用,同時也面臨在特殊地質構造中施工后,檢測質量達不到要求的情況。當抗浮錨索施工需穿越一層或多層強透水地層時,往往由于豐富的地下水和地下水的流動,以及巖溶裂隙發(fā)育等的地理環(huán)境因素,導致抗浮錨索注漿施工時存在超注、注不滿和施工后抗拔力不足的現(xiàn)象,已有的處理措施是采用原設計孔徑2-3倍大小指導現(xiàn)場施工、抗拔樁或者前、后期大面積噴漿強化土層的措施來滿足檢查要求,這極大的造成注漿材料的浪費,增加了施工成本和工期。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保證抗浮錨索施工質量且施工效率高、成本低的方法。
本發(fā)明提供的這種穿富水層抗浮錨索施工方法,采用包括收束套、錨索基本組合體和錨頭的工具配合三次注漿工藝,在鉆好的錨索孔中置入下端封口的收束套,然后在收束套中同心置入錨索基本組合體,并使錨索基本組合體的下端與收束套的下端之間有一段距離,該段距離作為底部沉渣段,然后通過三次注漿固定錨索基本組合體;三次注漿工藝中,第一次注漿和第三次注漿的出漿口在錨索孔底部,第二次注漿的出漿口在錨索孔的上部,注漿完成后將錨索基本組合體的上端通過錨頭固定。
上述方法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收束套采用對漿體具有過濾、排水、隔離和加筋功能的材料制作。
上述方法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收束套采用土工布制作,成型收束套的直徑比錨索孔直徑大20-40mm。
上述方法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錨索基本組合體包括鋼絞線、軟塑管、鋼管導向帽、托架和注漿管;鋼絞線有多根,其上部段為自由段、下部段為錨固段,自由段涂上黃油后套上軟塑管,并將軟塑管與鋼絞線綁扎固定;托架為直徑小于錨索孔直徑的環(huán)形板,其中心位置處有注漿管安裝孔,周緣均布有鋼絞線安裝孔,沿鋼絞線的長度方向設置多個托架,且錨固段相鄰托架之間的間距小于自由段相鄰托架之間的間距,將各鋼絞線置于托架上的鋼絞線安裝孔中后將鋼絞線與托架綁扎固定,并使鋼絞線與托架垂直;在鋼絞線的底部連接鋼管導向帽;注漿管有長度不等的兩根,其中較長這根的出漿口對應鋼絞線錨固段底部,較短這根的出漿口對應軟塑管的下方200-500mm處,較長這根作為第一次和第三注漿管,較短這根作為第二次注漿管,兩注漿管分別與托架綁扎固定。
上述方法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錨頭從下往上依次包括砼墊層、防水層、砼底板、方鋼套管、錨固板、錨具和混凝土,方鋼套管帶止水環(huán),錨固板上預留有灌漿孔和排氣孔,所述注漿管通過錨固板固定。
上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開挖土方至指定標高,在地基表面施工便于錨索鉆機行駛的砼墊層;
(2)組裝錨索基本組合體;
(3)根據(jù)設計圖紙確定的點位坐標,定位現(xiàn)場鉆孔點位置并做好標識;
(4)待砼墊層養(yǎng)護合格后,采用錨索鉆機鉆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經中國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6891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