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手部復健用力量訓練裝置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2110067409.5 | 申請日: | 2021-01-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91854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2-10 |
| 發(fā)明(設計)人: | 李敏;馬瑞娜;康佳佳;其他發(fā)明人請求不公開姓名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敏 |
| 主分類號: | A63B23/16 | 分類號: | A63B23/16;A63B23/12;A61H23/00 |
| 代理公司: | 浙江柏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3451 | 代理人: | 鄭蓓環(huán) |
| 地址: | 710038 ***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復健 用力 訓練 裝置 | ||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力量訓練裝置,尤其涉及一種手部復健用力量訓練裝置。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舒適度較高和康復成本相對較低的手部復健用力量訓練裝置。一種手部復健用力量訓練裝置,包括:第一支撐板和放器材架,第一支撐板上設有放器材架;手臂支撐板,放器材架上部設有手臂支撐板;連接桿,放器材架兩側之間連接有連接桿;下坐機構,連接桿上設有下坐機構;手部鍛煉機構,放器材架上設有手部鍛煉機構;手臂擠壓放齊機構,手臂支撐板底部設有手臂擠壓放齊機構。本發(fā)明通過設有下坐機構,復健者坐在下坐機構上,下坐機構緩慢下降,提高了復健者下坐的舒適度。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力量訓練裝置,尤其涉及一種手部復健用力量訓練裝置。
背景技術
手部受傷者在手術后不能立即痊愈,需要進行術后康復治療,由于醫(yī)院康復治療成本較高,所以大部分人選擇借助小成本的手部復健用力量訓練裝置進行康復治療。
專利申請CN207679931U,公開日為20180803,一種手部復健裝置,包括掌形基板,掌形基板上開有通槽,通槽內配合有至少一指形復健結構,指形復健結構包括指根聯接件,指根聯接件包括下翼板和上翼板,下、上翼板之間固定聯接有一外螺紋柱,掌形基板設于下、上翼板之間且外螺紋柱穿過通槽,掌形基板的上表面與上翼板的下表面之間設有螺旋壓簧和調節(jié)螺母;下、上翼板固聯在指節(jié)聯接部上,指節(jié)聯接部通過鉸鏈Ⅰ聯接第一指節(jié),第一指節(jié)通過鉸鏈Ⅱ聯接第二指節(jié),第二指節(jié)通過鉸鏈Ⅲ聯接第三指節(jié),掌形基板和第三指節(jié)的下表面設有束縛帶。本發(fā)明增加了手指之間相互張開或并攏的功能訓練,也可進行手指朝向手心抓握和遠離手心伸張的復健動作,使手指的復健訓練更全面,然而本裝置舒適度較低。
基于現有事實,我們設計了一種舒適度較高和康復成本相對較低的手部復健用力量訓練裝置。
發(fā)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手部康復治療舒適度較低和康復成本相對較高的缺點,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舒適度較高和康復成本相對較低的手部復健用力量訓練裝置。
技術方案:一種手部復健用力量訓練裝置,包括:
第一支撐板和放器材架,第一支撐板上設有放器材架;
手臂支撐板,放器材架上部設有手臂支撐板;
連接桿,放器材架兩側之間連接有連接桿;
下坐機構,連接桿上設有下坐機構;
手部鍛煉機構,放器材架上設有手部鍛煉機構;
手臂擠壓放齊機構,手臂支撐板底部設有手臂擠壓放齊機構。
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下坐機構包括:
第二支撐板,連接桿上設有第二支撐板;
第一彈簧組件,第二支撐板頂部均勻設有第一彈簧組件;
第二座板,第一彈簧組件頂端之間連接有第二座板;
第一長塊支架,第二座板兩側均設有第一長塊支架。
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手部鍛煉機構包括:
轉動軸,放器材架上兩側均轉動式設有轉動軸;
扭力彈簧,轉動軸下部繞有扭力彈簧,扭力彈簧頂端與放器材架連接,扭力彈簧底端與轉動軸連接;
拉繩,轉動軸上部繞有拉繩;
第一支撐支架,放器材架頂部兩側均設有第一支撐支架,第一支撐支架與拉繩滑動式連接;
手拉器,拉繩端部設有手拉器。
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手臂擠壓放齊機構包括:
第二支撐架,手臂支撐板底部兩側對稱設有第二支撐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敏,未經李敏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6740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