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防護裝置、測徑儀防護報警系統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066924.1 | 申請日: | 2021-01-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67318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02 |
| 發明(設計)人: | 李霖;何揚帆;彭科;夏宏基;王寶;劉振華;徐仕華;劉沫夏;馮超毅;丘相林;郭明輝;陳駿;陳有亮;莫振錦;周衛紅;龍建勇;陳瑞清;劉厚全;謝章福;曹仁兵 | 申請(專利權)人: | 寶武杰富意特殊鋼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5K5/02 | 分類號: | H05K5/02;G01B11/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鐘揚飛 |
| 地址: | 51210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防護 裝置 測徑儀 報警 系統 方法 | ||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防護裝置、測徑儀防護報警系統及方法,所述防護裝置包括:第一殼體,設置在所述測徑儀的一側;第二殼體,設置在所述測徑儀的另一側;連接件,所述第一殼體和所述第二殼體通過所述連接件連接;吊耳,焊接在所述第一殼體和所述第二殼體的頂部。本申請實現了減小測徑儀因高溫發生損壞的風險。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機械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防護裝置、測徑儀防護報警系統及方法。
背景技術
測徑儀即激光測徑儀,是一種利用激光的光學原理進行非接觸測量來測定物體直徑大小的儀器,具有精度高、測量快等優點。測徑儀一般通過半導體激光器來發射激光束,半導體激光器是一個對溫度很敏感的器件,其輸出功率會隨著溫度的變化而明顯變化,因此,必須給激光器提供穩定且能夠精密調整的工作溫度,才能保證激光器最大的輸出功率和最小的波動功率。現有的測徑儀防護裝置的隔熱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在進行大直徑棒材軋制的過程中,長時間的高溫工況容易導致測徑儀的激光器等光電器件的劣化。
發明內容
本申請實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防護裝置、測徑儀防護報警系統及方法,用以實現減小測徑儀因高溫發生損壞的風險。
本申請實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防護裝置,用于測徑儀,包括:第一殼體,設置在所述測徑儀的一側;第二殼體,設置在所述測徑儀的另一側;連接件,所述第一殼體和所述第二殼體通過所述連接件連接;吊耳,焊接在所述第一殼體和所述第二殼體的頂部。
于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殼體和所述第二殼體內填充有隔熱材料。
于一實施例中,所述隔熱材料為石棉。
于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殼體和所述第二殼體均為半圓環柱體。
本申請實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測徑儀防護報警系統,包括:如本申請實施例第一方面及其任一實施例的防護裝置,檢測裝置,設置在所述測徑儀內,用于檢測所述測徑儀的內部溫度;空調裝置,通過管道連接所述測徑儀;控制裝置,連接所述檢測裝置和所述空調裝置;報警裝置,連接所述控制裝置,用于根據所述控制裝置的控制信號進行報警。
于一實施例中,所述報警裝置包括:發聲設備,連接所述控制裝置,用于進行聲音報警;顯示設備,連接所述控制裝置,用于顯示報警信息。
本申請實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種測徑儀防護報警方法,包括:檢測測徑儀當前的內部溫度;判斷所述內部溫度是否超過第一預設溫度閾值;當所述內部溫度超過第一預設溫度閾值時,生成第一控制信號,所述第一控制信號用于啟動報警裝置。
于一實施例中,在所述生成第一控制信號之后,還包括:判斷所述內部溫度是否超過第二預設溫度閾值;當所述內部溫度超過第二預設溫度閾值時,生成第二控制信號,所述第二控制信號用于關閉所述測徑儀。
于一實施例中,還包括:當所述內部溫度未超過第一預設溫度閾值時,檢測空調裝置當前的工作狀態;判斷所述空調裝置是否處于正常運行狀態;當所述空調裝置處于非正常運行狀態時,生成所述第一控制信號。
于一實施例中,在所述生成第二控制信號之后,還包括:當所述內部溫度低于所述第二預設溫度閾值時,輸出第三控制信號,所述第三控制信號用于啟動所述測徑儀。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申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本申請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應當理解,以下附圖僅示出了本申請的某些實施例,因此不應被看作是對范圍的限定,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相關的附圖。
圖1為本申請一實施例的防護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申請一實施例的防護報警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申請一實施例的控制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寶武杰富意特殊鋼有限公司,未經寶武杰富意特殊鋼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6692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