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碳纖混合氈及其制備工藝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110065481.4 | 申請日: | 2021-01-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695455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23 |
| 發(fā)明(設計)人: | 王洪云 | 申請(專利權(quán))人: | 南通新綠葉非織造布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4H1/4382 | 分類號: | D04H1/4382;D04H1/46;D04H1/437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26000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quán)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混合 及其 制備 工藝 | ||
1.一種碳纖混合氈,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第一纖維層(1)、第二纖維層(2)、第三纖維層(3)和第四纖維層(4),所述第一纖維層(1)、第二纖維層(2)、第三纖維層(3)和第四纖維層(4)通過針刺復合方式復合成一體;所述第一纖維層(1)采用預氧絲預刺而成,所述第二纖維層(2)為腈綸纖維預刺而成,所述第三纖維層(3)為錦綸纖維機織而成,所述第四纖維層(4)為碳纖維預刺而成。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碳纖混合氈,其特征在于:所述預氧絲采用聚丙烯腈預氧化纖維。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碳纖混合氈,其特征在于:所述預氧絲的長度為20-50mm,單纖維直徑為 4.0μm~6.0μm。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碳纖混合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纖維層(2)中腈綸纖維的細度為2 .2dtex,直徑為8.0μm~10.0μm。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碳纖混合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纖維層(3)中錦綸纖維的細度為200-400D。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碳纖混合氈,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纖維的細度為2.2dtex。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碳纖混合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纖維層(1)的面密度為100-150克每平方米,第二纖維層(2)的面密度為30-50克每平方米,第三纖維層(3)的面密度為40-60克每平方米,第四纖維層(4)的面密度為20-30克每平方米。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碳纖混合氈,其特征在于:該碳纖混合氈的整體厚度為5mm-3cm。
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8任意一項所述的一種碳纖混合氈的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原料選取,采用腈綸纖維,錦綸纖維,碳纖維,預氧絲作為原料;
(2)將上述原料按一定比例進行稱重;
(3)切斷:將上述原料纖維切斷;
(4)混合:將上述原料纖維進行混合;
(5)開松:稱重混合后的原料首先經(jīng)過開包機進行纖維的初步開包,然后輸送至預開松機,然后輸送至混棉機,最后輸送至主開松機;
(6)成網(wǎng):成網(wǎng)梳理工序采用單錫林、雙道夫羅拉式梳理機進行,然后采用交叉式鋪網(wǎng)機進行均勻鋪網(wǎng);
(7)針刺成氈:預刺刺針和主刺刺針采用Y型針,預刺向下刺的針刺深度為9-11mm,向下刺的主針刺深度為7-9mm,針刺成氈即可。
1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碳纖混合氈的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腈綸纖維20-30份,錦綸纖維25-35份,碳纖維30-50份,預氧絲5-20份。
該專利技術(shù)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shù)是否侵權(quán)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quán)人授權(quán)。該專利全部權(quán)利屬于南通新綠葉非織造布有限公司,未經(jīng)南通新綠葉非織造布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quán)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quán)和技術(shù)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65481.4/1.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一種原生與再生碳纖氈的制備工藝
- 下一篇:一種廚具用烘干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