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新能源電池檢測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064656.X | 申請日: | 2021-0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904207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0-01 |
| 發明(設計)人: | 王海軍;戴旭閩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通北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R31/378 | 分類號: | G01R31/378;G01R31/385;G01F22/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眾聯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郭微 |
| 地址: | 226200 江蘇省南***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能源 電池 檢測 設備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新能源電池檢測設備,其包括輸送機構及檢測組件,輸送機構包括兩個豎直相對設置的側板,以及X軸驅動機構,側板上安裝有窄輸送帶,以及對應設置于窄輸送帶上方的導軌,檢測裝置具有檢測管,該檢測管包括柱狀管殼及氣壓檢測計,柱狀管殼內的推塊具有一斜面,該斜面與氣壓檢測計間形成一氣體作用腔,推塊上作用有彈簧,在電池產氣量較小時進入氣體作用腔的氣體可直接被氣壓檢測計進行壓力檢測,在產氣量較大時,進入的氣體可作用在推塊上,推動推塊朝著背離氣壓檢測計的方向運動,而在檢測完畢后推塊在彈簧的作用下重新回位,以排出進入柱狀管殼內的氣體,避免其影響下一次檢測。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新能源電池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能源電池檢測設備。
背景技術
為新能源汽車提供能源的電池通常稱之為新能源電池,其主要為動力電池,動力電池主要區別于用于汽車發動機啟動的啟動電池。多采用閥口密封式鉛酸蓄電池、敞口式管式鉛酸蓄電池以及磷酸鐵鋰蓄電池。
動力電池在生產設計過程中需根據用電設備需要及電池的特性,確定電池的電極、電解液、隔膜、外殼以及其他部件的參數,對工藝參數進行優化,并將它們組成有一定規格和指標(如電壓、容量、體積和重量等)的電池組。動力電池設計是否合理,關系到電池的使用性能,必須盡可能使其達到設計優化,且其參數與溫度和充電狀態都有關。其中電池產氣的壓力是重要的參數,因此對于在特定溫度環境下的電池的產氣檢測顯得相對重要。
現有中國專利申請號為CN201810718646.1,名稱為電池檢測裝置、電池檢測設備和電池檢測結構的專利申請文件中公開了一種用于檢測動力電池產氣壓力的檢測結構,其主要包括進氣管、氣體收集單元、氣壓檢測單元和三通閥體,三通閥體的三個端口分別與進氣管、氣體收集單元和氣壓檢測單元連通,氣體收集單元包括與三通閥體連接的連接部和連接于連接部的氣體收集部,連接部設置為僅允許氣體單向地從三通閥體進入氣體收集部;該種檢測機構中,電池產氣通過相對較長的進氣管和三通閥體被導入至檢測單元的檢測端,氣體的通過路徑較長,在電池產氣量相對較小時,氣體在路徑中的損耗相對較大,因此產氣量相對較小時難以對其進行準確測量壓力,同時在檢測完畢后,由于進氣管相對較長,也難以及時將其內部氣體排盡,進而會影響下次檢測的準確性;此外上述機構對電池的測試條件較為單一,缺乏在檢測過程中電池溫度的改變,難以模擬真實使用情況,且操作的自動化程度也相對較低。
為此,如何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是本發明研究的課題。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新能源電池檢測設備。
為了達到以上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新能源電池檢測設備,包括輸送機構及檢測組件,所述輸送機構包括兩個豎直相對設置的側板,以及X軸驅動機構,所述側板上安裝有窄輸送帶,以及對應設置于窄輸送帶上方的導軌,所述X軸驅動機構沿垂直于側板長度的方向作用在兩所述側板中的一者上,并驅動該側板相對于另一側板作相向或背向運動;
所述導軌上沿其長度方向均勻安裝有多個導向輪,以及多個電熱輻射管,兩所述導軌上的導向輪及電熱輻射管均相對設置;
所述檢測組件包括Z軸直線驅動機構、壓板及檢測管,所述Z軸直線驅動機構豎直安裝于側板的端部,所述Z軸直線驅動機構作用在壓板上,并驅動其沿豎直方向運動,所述檢測管沿壓板的長度方向滑動連接于壓板的底部,且其滑動方向與窄輸送帶的輸送方向相垂直;
所述檢測管包括柱狀管殼,該柱狀管殼的一端為敞口端,其另一端密封安裝有氣壓檢測計,所述柱狀管殼的內腔滑動密封連接有靠近氣壓檢測計設置的推塊,該推塊的一側成型有一斜面,該斜面與氣壓檢測計相對設置,所述斜面的頂端朝向氣壓檢測計傾斜延伸,其底端朝向柱狀管殼的敞口端傾斜延伸,所述斜面與氣壓檢測計之間形成一氣體作用腔;
所述柱狀管殼內安裝有彈簧,該彈簧的一端固定連接在柱狀管殼的敞口端處,其另一端與所述推塊的另一側相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通北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南通北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64656.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