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尾砂井下存儲系統形成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063309.5 | 申請日: | 2021-0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79084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23 |
| 發明(設計)人: | 林衛星;周禮;歐任澤 | 申請(專利權)人: | 長沙礦山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F15/00 | 分類號: | E21F15/00;E21F17/16 |
| 代理公司: | 長沙新裕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3210 | 代理人: | 方暉 |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井下 存儲系統 形成 方法 | ||
1.一種尾砂井下存儲系統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a、所述尾砂井下存儲系統布置在井下首采中段下盤圍巖較穩固的巖層中并位于下中段回采時的巖石移動范圍之外,在該巖層中沿走向劃分盤區,盤區間設盤區間柱,盤區內劃分采場,采場間設隔離間柱;
步驟b、自上中段運輸回風巷向下盤方向掘進上部盤區聯絡道,上部盤區聯絡道位于每個盤區間柱的中軸線上,上部盤區聯絡道另一端采用上部沿脈注漿巷聯通,自上部盤區聯絡道向兩側采場掘進存儲單元聯絡道,然后自存儲單元聯絡道擴刷在采場上部形成鑿巖硐室,鑿巖硐室內留設條柱或點柱;
步驟c、自首采中段的中段運輸巷向下盤方向掘進下部盤區聯絡道,下部盤區聯絡道位于每個盤區間柱的中軸線上,在隔離間柱中掘進沿脈運輸巷聯通相鄰的下部盤區聯絡道,每兩個相鄰的采場共用一條沿脈運輸巷,自沿脈運輸巷向兩側采場施工出礦進路和拉底巷;
步驟d、自首采中段的中段運輸巷向下掘進聯絡斜坡道,聯絡斜坡道自首采中段標高下降垂高10-12m,然后沿礦體走向方向掘進下部沿脈注漿巷,所述下部沿脈注漿巷位于上中段運輸回風巷正下方靠礦體一側;
步驟e、利用潛孔鉆機在鑿巖硐室中施工下向大直徑深孔,采用大直徑深孔階段空場法對采場進行回采,采場崩落的巖石采用鏟運機自出礦進路中鏟出后裝車運出,單個采場巖石出礦完畢后形成的空區即為一個存儲單元,所有的存儲單元即構成尾砂存儲空間;
步驟f、在上中段運輸回風巷中鋪設進砂管,在上部盤區聯絡道中鋪設進砂支管,在存儲單元聯絡道鋪設臨時進砂管,進砂管與進砂支管、進砂支管與臨時進砂管之間分別采用三通閥門連接;在存儲單元兩側安設垂直的脫水管,脫水管底部與出礦進路、下部盤區聯絡道及中段運輸巷中的主排水管網聯通;在下部沿脈注漿巷一側施工盤區水倉,在盤區水倉一側施工聯絡天井聯通中段運輸巷,盤區水倉中設置水泵和排水管,排水管通過聯絡天井接入主排水管網中;
步驟g、利用潛孔鉆機在上部沿脈注漿巷、上中段運輸回風巷和沿走向方向兩端最外側的上部盤區聯絡道中施工垂直注漿孔,注漿孔孔底超出下部沿脈注漿巷底板標高1-2m,采用注漿泵進行注漿,在尾砂存儲空間四周形成防水的注漿帷幕;然后再在下部沿脈注漿巷底板施工一排注漿孔,注漿孔孔底超出邊側注漿帷幕1-2m,采用注漿泵進行注漿,在尾砂存儲空間底部形成防水的注漿帷幕;然后再在下部沿脈注漿巷腰線位置向下盤方向施工一排集水鉆孔,集水鉆孔孔底到邊側注漿帷幕距離0.5-0.8m。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尾砂井下存儲系統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儲單元長50-80m,寬15-20m,所述盤區間柱寬12-15m,隔離間柱寬8-10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尾砂井下存儲系統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盤區聯絡道自上中段運輸回風巷向另一側呈3‰下坡布置,所述下部盤區聯絡道自中段運輸巷向另一側呈3‰上坡布置;所述上部沿脈注漿巷和下部沿脈注漿巷相互平行且兩者的四個端點連線構成一個長方形,所述下部沿脈注漿巷朝井下中央水倉方向呈-3‰下坡布置且在靠邊側注漿帷幕一側布置有水溝。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尾砂井下存儲系統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盤區聯絡道、下部盤區聯絡道、存儲單元聯絡道及出礦進路斷面形狀為三星拱形,斷面規格3.0m×2.8m-4.2m×4.0m;所述鑿巖硐室高度3.8-4m,寬度根據巖體穩固性確定。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尾砂井下存儲系統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e中,所述大直徑深孔孔徑110-165mm,采場回采時采用分段側向微差爆破,采場兩側的邊孔加密并采用預裂爆破。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尾砂井下存儲系統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e中,所述采場崩落的巖石運至地表后作為建筑材料進行進一步加工和制作。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尾砂井下存儲系統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g中,所述注漿孔孔徑大于等于76mm,孔距為2.5-3m,注漿壓力大于6MPa;所述集水鉆孔孔徑60-90mm,孔距4-6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長沙礦山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未經長沙礦山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63309.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