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配電盤箱與二次電源的集成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063167.2 | 申請日: | 2021-0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64863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6-02 |
| 發明(設計)人: | 王春成;馬浩博;回彥年;李恒宇;張璐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北京民用飛機技術研究中心;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B1/46 | 分類號: | H02B1/46;H02B1/48;H02B1/56;H02J11/00;H02B3/00 |
| 代理公司: | 泰和泰律師事務所 51219 | 代理人: | 范相玉 |
| 地址: | 102211 北京市昌***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配電盤 二次 電源 集成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配電盤箱與二次電源的集成方法。其中,該方法包括:獲取二次電源和配電盤箱信息;根據所述二次電源和配電盤箱信息,綜合二次電源的用途和性質、關鍵性、散熱方式、電磁兼容要求、二次電源安裝需求,對二次電源和配電盤箱聯合計算仿真,確定整體散熱和強度等信息;根據所述整體散熱和強等信息,確定二次電源與配電盤箱集成所需最小殼體,生成二次電源在配電盤箱的安裝區域;根據所述安裝區域將所述二次電源信息進行排序和整理,得到二次電源安裝信息;根據所述二次電源安裝信息在所述安裝區域進行安裝。本發明解決了通過配電盤箱與二次電源一體化設計,以減少二次電源設備的金屬外殼,從而提高二次電源設備的冷卻效率并且減輕電氣系統設備的重量的一體化集成設計的方式的技術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配電安裝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配電盤箱與二次電源的集成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多電技術的發展和研究的深入,民用飛機的電源容量不斷提升,隨著飛機上的用電設備不斷增多,對一次電源進行電能變換并為負載供電的二次電源容量大幅增大(二次電源一般包括自耦變壓整流器(ATRU)、變壓整流器(TRU)、自耦變壓器(ATU)等設備),相應的其散熱需求也越來越大。
傳統的二次電源與配電盤箱集成設計方法一般為二次電源與配電盤箱單獨設計,并提出對于對應設備的接口需求(包括功能、性能、散熱等),二次電源用結構強度較大的金屬外殼包圍內部的磁芯、二極管等組件,后放入對應的配電盤箱中,此種方式對于二次電源單獨的散熱要求較高,二次電源放入盤箱后的環境可能會受到整個盤箱內其余二次電源以及盤箱散熱的影響,另外緊密包裹的二次電源放入緊密包裹的配電盤箱中,設備的傳導散熱需要通過兩層金屬外殼,對于散熱效果有較大影響。二次電源與配電盤箱的兩層金屬外殼增加了電氣設備的重量。
從目前的專利檢索和技術論文調研來看,尚無通過配電盤箱與二次電源一體化集成設計的方式,以減少二次電源設備的金屬外殼,從而提高二次電源設備的冷卻效率并且減輕電氣系統設備的重量。
針對上述的問題,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配電盤箱與二次電源的集成方法,以至少解決通過配電盤箱與二次電源一體化設計,以減少二次電源設備的金屬外殼,從而提高二次電源設備的冷卻效率并且減輕電氣系統設備的重量的一體化集成設計的方式的技術問題。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配電盤箱與二次電源的集成方法,包括:獲取二次電源和配電盤箱信息;根據所述二次電源和配電盤箱信息,綜合二次電源的用途和性質、關鍵性、散熱方式、電磁兼容要求、二次電源安裝需求,對二次電源和配電盤箱聯合計算仿真,確定整體散熱和強度等信息;根據所述整體散熱和強度等信息,確定二次電源與配電盤箱集成所需最小殼體,生成二次電源在配電盤箱的安裝區域;根據所述安裝區域將所述二次電源信息進行排序和整理,得到二次電源安裝信息。
可選的,所述二次電源包括:自耦變壓整流器ATRU、自耦變壓器ATU、變壓整流器TRU,但不限于此,其他有需求的二次電源設備均可應用此方法。
可選的,所述根據所述二次電源信息,生成配電盤箱的安裝區域包括:獲取所述二次電源信息中的二次電源種類和數量、用途和性質、關鍵性、散熱方式、電磁兼容要求、所述配電盤箱信息中的大小和振動量級等;根據所述二次電源種類和數量、用途和性質、關鍵性、散熱方式、電磁兼容要求,所述配電盤箱信息中的大小和振動量級等對二次電源和配電盤箱開展聯合計算仿真,確定二次電源和配電盤箱的整體散熱和強度需求;根據所述二次電源和配電盤箱整體的強度和散熱需求信息,確定二次電源所需最小殼體,生成二次電源在配電盤箱的安裝區域。
可選的,所述二次電源安裝信息包括:安裝布局、安裝順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北京民用飛機技術研究中心;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未經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北京民用飛機技術研究中心;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6316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