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隧道圍巖開挖施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062104.5 | 申請日: | 2021-0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94326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11 |
| 發明(設計)人: | 王強;莊前兵;王國靖;紀鴻朋;包含;杜耀輝;裴潤生;徐帥軍;姚松嶺;晏長根;劉長青;唐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交一公局集團有限公司;長安大學;蘭州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E21D9/00 | 分類號: | E21D9/00;E21D9/14;E21D11/38;E21D20/00;E21F17/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壹川鳴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1765 | 代理人: | 趙浩竹 |
| 地址: | 100020***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隧道 圍巖 開挖 施工 方法 | ||
1.一種隧道圍巖開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圍巖開挖施工方法包括:
步驟一:施工準備,對施工現場進行標準化測量;
步驟二:超前地質預報,采用地質素描和地質雷達結合對隧道未開挖部分進行探測,獲取地質素描圖和地質預報,并通過地質素描圖和地質預報判定安全等級;
步驟三:隧道開挖,采用銑挖機對黃土隧道掌子面進行施工開挖,并實時進行變形量測和地質素描工作;
步驟四:圍巖變形智能監測,采用三維激光掃描儀和紅外線熱成像儀結合的方式,實時、全方位獲取空間結構數據,進行隧道變形分析;
步驟五:進行支護。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隧道圍巖開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質素描,在掌子面開挖后規定時間內進行,地質素描包括:巖性描述、層性描述、圍巖的穩定特征及支護情況、隧道施工圍巖分級和采集觀察面影像資料。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隧道圍巖開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巖性描述包括:巖石風化程度、層間結合程度、巖體結構面狀態;層性描述包括:描述褶皺、斷層、節理裂隙特征、巖層產狀,斷層的位置、產狀、性質、破碎帶的寬度、物質成分、含水情況以及與隧道的關系,判斷巖體完整程度;圍巖的穩定特征及支護情況包括:記錄不同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條件下隧道圍巖穩定性、支護方式及初期支護后變形的情況,發生圍巖失穩或變形加大的地段。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隧道圍巖開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規定時間為1-3小時。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隧道圍巖開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質雷達進行隧道橫截面分層檢測。
6.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種隧道圍巖開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維激光掃描儀將實時掃描圖片傳輸到主控模塊獲取點云數據;在獲取完點云數據后,主控模塊對數據進行處理并自動生成隧道結構圖;將生成的隧道截面圖與設計規范進行對比,觀察其隧道的周邊位移、拱頂下沉等位移量是否處于正常狀態。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隧道圍巖開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紅外熱像儀接收隧道內各個位置的紅外輻射能量,將紅外輻射能量轉換成電信號,經放大處理、轉換并通過顯示模塊顯示紅外熱像圖并獲得分布圖。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隧道圍巖開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隧道初次支護采用玻纖錨桿對圍巖進行加固。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隧道圍巖開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的防水處理采用聚脲噴涂的方式,一次涂刷2-3mm。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隧道圍巖開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隧道采用光導照明系統進行照明,光導照明系統包括光導系統采光裝置和光導系統漫射裝置,光導系統采光裝置接在洞口或者隧道豎井,將外界自然光經過無損傳輸送至光導系統漫射裝置進行漫反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交一公局集團有限公司;長安大學;蘭州交通大學,未經中交一公局集團有限公司;長安大學;蘭州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62104.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