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抗菌防螨苧麻纖維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061256.3 | 申請日: | 2021-0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78033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01 |
| 發明(設計)人: | 曾嬋娟;陳珍珍;徐德利;劉仁榮;李九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昌良良實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6M10/10 | 分類號: | D06M10/10;D06M10/08;D06M10/06 |
| 代理公司: | 南昌大牛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6135 | 代理人: | 鄭劍文 |
| 地址: | 330046 江西省南昌市高新技術產***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抗菌 苧麻 纖維 及其 制備 方法 應用 | ||
1.一種抗菌防螨苧麻纖維,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防螨苧麻纖維采用非水溶性殼聚糖與銅鹽、鋅鹽復合而成的抗菌劑,配合樟樹籽、紫草、苦楝子、小茴香、薄荷等天然植物的乙醇提取物,通過浸漬法整理后,經高速離心脫除殘液,并通過微波輻照制備而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抗菌防螨苧麻纖維,其特征在于:所述苧麻纖維選自經半脫膠或全脫膠的精干麻以及經過開松后的苧麻纖維中的一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抗菌防螨苧麻纖維,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水溶性殼聚糖選自低粘型或中粘型中的一種,粘度<0.7Pa·s,脫乙酰度≥80%。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抗菌防螨苧麻纖維,其特征在于:所述銅鹽為水溶性非堿性銅鹽,包括硫酸銅、氯化銅和硝酸銅中的一種,鋅鹽為水溶性非堿性鋅鹽,包括硫酸鋅、氯化鋅和乙酸鋅中的一種。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抗菌防螨苧麻纖維,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防螨苧麻纖維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植物提取物的制備
將樟樹籽、紫草、苦楝子、小茴香和薄荷植物原料混合后,經干燥、粉碎、過篩,得到植物的粉末,采用溶劑萃取法,將植物粉末浸入70~90%乙醇中,通過多次加熱回流后,制得天然植物的乙醇提取,其中萃取所用的料液比為1:10;
(2)配置抗菌防螨整理液
將殼聚糖充分溶解后與銅、鋅鹽溶液混合,然后加入步驟(1)得到的植物提取物、甘油以及少量的滲透劑,攪拌均勻后,用低濃度的NaOH溶液調pH到5-6,得到均一穩定的整理劑A,將檸檬酸與催化劑溶解混合后,加入少量的三乙醇胺,充分攪拌后得到交聯劑溶液B;
(3)抗菌防螨苧麻纖維的制備
將苧麻纖維放入步驟(2)得到的整理劑A中,常溫浸漬,此過程中不時的翻轉纖維;然后向浸漬苧麻纖維的整理劑A中加入步驟(2)得到的交聯劑溶液B,繼續常溫浸漬,此過程中不時的翻轉纖維。將纖維取出后,裝入無紡布袋中,高速離心脫除脫水,然后通過微波輻照,最后放入烘箱中烘干。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的植物粉末中任意兩種植物原料間的質量比為1:2~2:1。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的交聯劑溶液B中各組分的質量百分比為:交聯劑0.5%~2%,催化劑0.25%~2%,三乙醇胺0.025~0.1%。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交聯劑溶液B,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聯劑選自檸檬酸、1,2,3,4-丁烷四羧酸、蘋果酸中的一種,催化劑選自次磷酸鈉、次亞磷酸鈉、酒石酸鈉中的一種。
9.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中整理劑A與交聯劑溶液B的體積比為1:1~2:1,整理液與纖維的最終浴比為3:1~10:1。
10.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中纖維每段的浸漬時間為5-10min,微波輻照功率為1-10KW/Kg,處理時間為6-10min。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昌良良實業有限公司,未經南昌良良實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61256.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