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統一功能信息流的測試性設計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060805.5 | 申請日: | 2021-0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82923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2-17 |
| 發明(設計)人: | 秦赟;李偉;穆加艷;吳貞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6F11/36 | 分類號: | G06F11/36;G06F11/2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0003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統一 功能 信息 測試 設計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于統一功能信息流的測試性設計方法,屬于通用質量特性設計中測試性設計領域,一,以模塊功能信息流為統一設計分析基準,建立模塊的軟/硬件功能細分組成及故障模式;二,以軟/硬件綜合檢測判斷方式,設置各故障模式的測試點;三,以單點功能故障、信息流傳輸測試兩種分類,建立測試點對應的綜合測試數據集;四,對綜合測試數據集進行重復及缺失分析,開展測試點的祛除、補充。本發明能夠解決軟/硬件之間無法做到關聯設計、無法保證設計基礎的一致性,故障模式傳遞影響關系也無法綜合分析,導致故障檢測準確率不高的問題,本發明的提出和工程實現可以提高包含嵌入式軟件的軟/硬件綜合模塊的測試性設計。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設備通用質量特性設計中測試性設計領域。
背景技術
測試性作為裝備的一種設計特性具有與通用質量特性中可靠性、維修性、保障性、安全性等同等重要的位置,是構成武器裝備質量特性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測試性分析與診斷能力,是確保裝備戰備完好性、任務成功性的重要中間環節。但隨著設備性能的日益提高及技術的快速發展,復雜化、集成化、軟件化是設備發展的必然趨勢,在模塊設計上經歷從早期的單功能硬件模塊到目前多功能軟/硬件綜合模塊的變化發展過程,由此帶來了設備測試性設計難度加大、故障檢測不準確的問題。
在早期設備系統工程研制過程中,基于單功能硬件模塊的測試性設計,對應常用的測試性設計方法均為基于硬件故障模式及影響分析(FMEA)的設計方法。單以硬件角度考慮,往往只能檢測嵌入式軟件運行CPU芯片硬件整體故障所導致的模塊總功能失效,而不能很好的檢測嵌入式軟件因為輸入超差、綜合運行處理BUG等原因導致的軟件功能數據流部分失效,從而降低了軟/硬件綜合模塊的故障檢測準確程度,無法有效適應包含嵌入式軟件的軟/硬件綜合模塊的測試性設計需求,硬件測試電路也會帶來可靠性降低問題。單以基于軟件故障模式及影響分析(SFMEA)的測試性設計,也無法兼顧小功能電路或單一種類接口電路類硬件故障的檢測。
同時,無論單獨采用哪一種方式,軟/硬件之間無法做到關聯設計、無法保證設計基礎的一致性,故障模式傳遞影響關系也無法綜合分析,沒有嚴格限定測試點的分類,導致具體故障模式的檢測準確率不高,也會影響綜合診斷的故障的隔離程度。
現有技術中公開的一般都是單純基于硬件FMEA或的測試性設計,或對于單純軟件FMEA 方法實現的本身,沒有基于統一基礎的功能劃分以及硬件FMEA與SFMEA協同考慮影響分析實現的測試性設計,部分文獻提及了信息流/信號流,但未考慮將信息流作為軟/硬件測試性設計統一的設計基礎。
發明內容
為提高現有技術中包含嵌入式軟件的軟/硬件綜合模塊的測試性設計水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以功能信息流為設計基礎、基于SFMEA與硬件FMEA的綜合協同測試性設計方法。
本發明技術方案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以模塊的頂層功能信息流作為統一設計分析基準,關聯軟件和硬件設計,構建模塊的軟/硬件功能細分組成,進行SFMEA與硬件FMEA故障影響分析,確定各細分組成內包含的軟/硬件故障模式及硬件;生成初步模塊測試性設計過程圖;
步驟2:將硬件監測結果接入軟件、匯總軟件檢測結果的軟/硬件綜合檢測判斷方式,設置各軟/硬件故障模式的測試點;將測試點標入模塊測試性設計過程圖;
步驟3:按單點功能故障測試、信息流傳輸測試的測試點分類方法,基于功能信息流的流向及處理流程,綜合分析軟/硬件故障模式與測試點的關聯性,建立每個測試點對對應的軟/硬件故障模式綜合測試數據集;
步驟4:對產生的所有軟/硬件故障模式綜合測試數據集進行重復及缺失分析,開展測試點的祛除、補充、優化;采用直接選擇檢測用測試點、直接選擇隔離用測試點的方法獲取最終設計采用的測試點,形成軟/硬件故障模式模塊檢測測試點、模塊隔離邏輯;
步驟5,在軟件中設置專用BIT匯集處理輸出通道,根據上一步驟形成的模塊檢測測試點、模塊隔離邏輯,輸出故檢結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未經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6080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信息記錄介質、信息記錄方法、信息記錄設備、信息再現方法和信息再現設備
- 信息記錄裝置、信息記錄方法、信息記錄介質、信息復制裝置和信息復制方法
- 信息記錄裝置、信息再現裝置、信息記錄方法、信息再現方法、信息記錄程序、信息再現程序、以及信息記錄介質
- 信息記錄裝置、信息再現裝置、信息記錄方法、信息再現方法、信息記錄程序、信息再現程序、以及信息記錄介質
- 信息記錄設備、信息重放設備、信息記錄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記錄介質
- 信息存儲介質、信息記錄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記錄設備、以及信息重放設備
- 信息存儲介質、信息記錄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記錄設備和信息回放設備
- 信息記錄介質、信息記錄方法、信息記錄裝置、信息再現方法和信息再現裝置
- 信息終端,信息終端的信息呈現方法和信息呈現程序
- 信息創建、信息發送方法及信息創建、信息發送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