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香蕉發酵纖維的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060285.8 | 申請日: | 2021-0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26370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25 |
| 發明(設計)人: | 曾凡軍;喬長晟;林寧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市絲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6M16/00 | 分類號: | D06M16/00;D06M15/643;D06M101/06 |
| 代理公司: | 濰坊盛潤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7299 | 代理人: | 李光林 |
| 地址: | 510812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香蕉 發酵 纖維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一種香蕉發酵纖維的制備方法,所述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酵母菌的活化;(2)、香蕉原漿發酵;(3)、噴灑滲透劑;(4)、鞣制;(5)、噴灑發酵液;(6)、鞣制;(7)、水洗;(8)、柔軟處理(9)、烘干。此制備方法成功將香蕉應用到再生纖維素纖維上,制得的纖維香蕉涂覆均勻,香蕉有效成分含量高;纖維處理過程中吸收充分,節約原料,保證了纖維的質量。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輕工紡織領域,具體的說,涉及一種香蕉發酵纖維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紡織行業是中國的傳統行業,伴隨著服用、家用、產業用紡織品的迅猛發展,紡織產品的差異化、個性化成為各個企業發展的重點。作為高檔紡織原料的功能性纖維一般是通過物理改性、化學改性和分子設計等手段對纖維的功能進行改進,得到具有特定性能的纖維,使原有粘膠纖維在光熱穩定、導電、阻燃、染色、抗靜電、吸濕、蓬松、抗起球、防污等方面都有較大的改進。
再生纖維素纖維是以天然纖維素(棉、麻、竹子、樹、灌木)為原料,不改變它的化學結構,僅僅改變天然纖維素的物理結構,從而制造出來性能更好的再生纖維素纖維。再生纖維素纖維產品以100%純天然材質為原料,自然生物降解、無添加、無重金屬、無有害化學物,對皮膚親和無刺激,是一種性能優良的環保型“綠色”纖維。纖維做成的面料穿著更加舒適;染色靚麗性更優于棉纖維;手感柔軟、豐滿、滑爽,具有優良的懸垂性和蠶絲般的光澤;熱穩定性和光穩定性高,不起靜電;強度和伸度能滿足大多數紡織品的需要,有較好的可紡性能。
香蕉,芭蕉科芭蕉屬植物,又指其果實,熱帶地區廣泛栽培食用,例如我國海南等熱帶地區。香蕉味香、富于營養,終年可收獲,在溫帶地區也很受重視。 香蕉的功效與作用:治療高血壓、防治胃潰瘍、解酒、減肥、美容淡斑、治療咳嗽、治療憂郁癥等。現在還沒有相關的技術將香蕉應用到紡織領域以生產再生纖維素纖維。
現在纖維的生產大多是采用反應釜浸泡的方式,在處理過程中纖維無法完全吸收相關處理液,吸收不均勻,有時處理液只附著于纖維的表面,存在纖維芯部無法吸收的問題,從而影響最終產品的各項指標;并且在反應釜處理完成后,處理液要排掉,產生了較大的浪費。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香蕉發酵纖維的制備方法,此制備方法成功將香蕉應用到再生纖維素纖維上,制得的纖維香蕉涂覆均勻,香蕉有效成分含量高;纖維處理過程中吸收充分,節約原料,保證了纖維的質量。
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香蕉發酵纖維的制備方法,所述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酵母菌的活化
取麥芽汁200ml,在溫度115℃高溫殺菌30min,冷卻至室溫,接酵母菌1接種環,搖床28℃,200 r/min,培養20小時左右,得酵母菌液。
(2)、香蕉原漿發酵
取香蕉原漿,在溫度115℃高溫殺菌30min,冷卻至室溫,接入體積比2%步驟(1)制得的酵母菌液,在28℃發酵48小時,然后滅菌 、過濾、沉淀制得香蕉原漿發酵液。
(3)、噴灑滲透劑
稱取陽離子粘膠纖維2000g,滲透劑20g,用噴霧器將滲透劑均勻噴在纖維表面,中間要不斷翻動纖維,使每個點都噴灑均勻。
(4)、鞣制
在室溫25度,濕度75%的室內環境中,將步驟(3)噴灑過滲透劑的陽離子纖維反復揉搓,使滲透劑完全被陽離子纖維吸收,鞣搓后放在室內2小時,溫度25度,濕度75%。
(5)、噴灑發酵液
發酵液1000g,用噴霧器均勻噴在步驟(4)鞣制后的纖維表面,中間要不斷翻動纖維,使每個點都噴灑均勻。
(6)、鞣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市絲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廣州市絲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60285.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