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隧道-滑坡體-抗滑樁體系穩定性耦合分析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060085.2 | 申請日: | 2021-0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83459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01 |
| 發明(設計)人: | 葉錦華;鄧洪亮;翟相飛;高政;王夢筱;賈惠文;張濤;楊志賢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市政路橋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30/13 | 分類號: | G06F30/13;G06F30/23;G06F111/10;G06F119/02;G06F119/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張立改 |
| 地址: | 100045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隧道 滑坡 抗滑樁 體系 穩定性 耦合 分析 方法 | ||
1.一種隧道-滑坡體-抗滑樁體系耦合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體系的物理模型(1)、力學模型(2)和評估方法(3);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建立隧道-滑坡體-抗滑樁體系物理模型(1),把隧道、滑坡體和抗滑樁作為一個結構的整體,既考慮他們結構本身的特點,又考慮相互之間的共同作用和相互影響;
第二步:根據力學模型(2)對單獨的隧道本構進行隧道結構力學分析和計算(2.1),確定隧道結構的內力和變形;
第三步:根據力學模型(2),對單獨的滑坡體本構進行滑坡體結構力學分析和計算(2.2),確定滑坡體結構的滑坡推力;
第四步:根據力學模型(2),對單獨的抗滑樁本構進行抗滑樁結構力學分析和計算(2.3),確定抗滑樁結構的內力和變形;
第五步:根據力學模型(2),對隧道-滑坡體組合體系進行隧道-滑坡體系有限元耦合分析(2.4),得到隧道-滑坡體系模型體系的總應力云圖、總位移分析云圖、剪應力分析云圖和不同方向的位移與應力云圖等;
第六步:根據力學模型(2),對隧道-抗滑樁系進行隧道-抗滑樁組合體系有限元耦合分析和計算(2.5),得到隧道-抗滑樁系模型體系的總應力云圖、總位移分析云圖、剪應力分析云圖和不同方向的位移與應力云圖等;
第七步:根據力學模型(2),對隧道-滑坡體-抗滑樁組合體系進行隧道-滑坡體-抗滑樁系有限元耦合分析和計算(2.6),得到隧道-滑坡體-抗滑樁系模型體系的總應力云圖,總位移分析云圖、剪應力分析云圖和不同方向的位移與應力云圖;
第八步:對隧道-滑坡體-抗滑樁系穩定性評估方法(3),是在隧道-滑坡體-抗滑樁體系物理模型中以變形控制為基準,按第二步至第七步不同的組合體系結構中最不利條件進行組合原則,在不同組合條件下,得到最不利的因素條件下的最大(最點背)的變形為安全風險控制標準,做到萬無一失。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隧道-滑坡體-抗滑樁體系耦合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滑坡體-抗滑樁體系物理模型(1)是把隧道、滑坡體和抗滑樁分別作為一個獨立的結構物,按幾何關系組合成一個整體的幾何模型。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隧道-滑坡體-抗滑樁體系耦合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力學模型(2)是指體系內結構和結構間相互作用的應力和應變關系;按照不同結構的本構關系及組合模型進行理論計算和分析,其中包括:隧道結構力學分析和計算(2.1)、滑坡體結構力學分析和計算(2.2)、抗滑樁結構力學分析和計算(2.3)、隧道-滑坡體系有限元耦合分析(2.4)、隧道-抗滑樁組合體系有限元耦合分析和計算(2.5)和隧道-滑坡體-抗滑樁系有限元耦合分析和計算(2.6);
所述力學模型(2)(包括2.1-2.6)是假定以下的屈服準則和邊界條件:(A)巖土體(圍巖和滑坡體)受力和變形均為彈塑性的,即在荷載作用下材料的總應變εs分為能夠恢復的彈性應變εe和不能夠恢復的塑性應變εp這兩部分,即:εs=εp+εe;(B)材料力學性質遵循Mohr-Coulomb屈服準則;(C)鋼筋和混凝土結構為彈性體,服從于虎克定律,即在應力低于比例極限的情況下,固體材料中的應力σ與應變ε成正比,即σ=Εε,式中E為彈性模量;(D)隧道土體和圍巖為各向同性、連續、勻質;(E)襯砌材料均視為彈性體,初期噴射混凝土與二次襯砌按板單元考慮;(F)巖體的初始應力場不考慮構造應力,僅考慮其自重應力作用;(G)不考慮地下水與巖體的水理作用;(H)不考慮巖體隨著時間的變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市政路橋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工業大學,未經北京市政路橋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60085.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