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露天煤礦的生態修復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059914.5 | 申請日: | 2021-0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69006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23 |
| 發明(設計)人: | 何明珠;李新榮;張志山;高永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A01B79/02 | 分類號: | A01B79/02;A01G17/00;A01G22/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730030 *** | 國省代碼: | 甘肅;6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露天 煤礦 生態 修復 方法 | ||
1.一種露天煤礦的生態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⑴ 排土場土壤改良:在西北干旱區露天煤礦的排土場區域,將堆積的固棄物埋入地下,上面噴布一層用礦砂土、黃土、膨潤土加水制成的泥漿;野外采集苔蘚結皮、地衣結皮、藻結皮處理后制成生物結皮種源,接種生物結皮種源,并覆蓋少量當地細土;
⑵ 植被修復:在坡間谷地修筑攔水壩,壩內防滲處理,水壩上方的邊坡區域按不同高度開挖若干導水溝,導水溝便于將雨水導入壩內,開挖導水溝的邊坡鋪設地膜,其它邊坡挖魚鱗坑,魚鱗坑內移栽當地篩選培育的沙棘苗或樟子松,未鋪設地膜的坡體平臺上施加有機復合肥后混播沙蒿、無芒雀麥;翌年,沙棘苗或樟子松存活后邊坡區域撒播垂穗披堿草、羊草,追施無機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露天煤礦的生態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漿中礦砂土、黃土、膨潤土按2:1-3:0.001-0.003的重量比混合配比,礦砂土顆粒粒徑小于3m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露天煤礦的生態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結皮種源中苔蘚結皮、地衣結皮、藻結皮按9-11:50-60:12-15重量比混合配比,生物結皮種源接種量為1-2kg/m2均勻布撒。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露天煤礦的生態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結皮種源是當地野外的苔蘚結皮、地衣結皮、藻結皮采集后分別低溫陰干、粉粹后混合而成的。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露天煤礦的生態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滲處理包括在壩內鎮壓土層,整平后鋪設一層防滲膜形成防滲層的處理。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露天煤礦的生態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沙棘苗或樟子松是采用礦砂土、黃土、有機肥為基質培育、篩選出的1-2年生健壯實生苗,該基質中礦砂土、黃土、有機肥用量按3:2:1的重量比混合配制。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露天煤礦的生態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漿中還加有海藻酸鈉、丙烯酰胺、熟石灰,海藻酸鈉、丙烯酰胺用量分別為膨潤土的10-15%、70-8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未經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59914.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