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水利工程用河流彎道凹岸防護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059492.1 | 申請日: | 2021-0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900360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04 |
| 發明(設計)人: | 余洋 | 申請(專利權)人: | 余洋 |
| 主分類號: | E02B3/12 | 分類號: | E02B3/12;E02B3/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71000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水利工程 河流 彎道 岸防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水利工程用河流彎道凹岸防護裝置,包括防護外接觸板和內貼附板,防護外接觸板的采用向外凸的弧面結構,內貼附板采用向內凹的弧面結構,防護外接觸板之間通過形變調節機構固定連接,靠近外側的形變調節機構轉動連接有限制側板,內貼附板的橫向位置均勻且等間距設置有傳導開槽,內貼附板的左右兩側均固定連接有安裝卡板,防護外接觸板的中間位置開設有增料窗口,增料窗口內部的中間位置轉動連接有驅動扇輪,本發明涉及水利技術領域。該水利工程用河流彎道凹岸防護裝置,達到了通過設置防護板緩沖岸邊水流對凹岸泥土的沖刷,實現凹岸的初步防護。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利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水利工程用河流彎道凹岸防護裝置。
背景技術
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調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達到除害興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也稱為水工程。水是人類生產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寶貴資源,但其自然存在的狀態并不完全符合人類的需要。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澇災害,并進行水量的調節和分配,以滿足人民生活和生產對水資源的需要。水利工程需要修建壩、堤、溢洪道、水閘、進水口、渠道、渡漕、筏道、魚道等不同類型的水工建筑物,以實現其目標。
凹岸彎曲河段凹進一側的河岸。水流與河床相互作用的結果,使天然河流總是彎彎曲曲,形成一系列河灣。因環流作用,一岸沖刷,使岸線凹進;另一岸淤積,使岸線凸出。故凹岸水較深,是深泓位置;凸岸水淺,形成邊灘。
如中國發明公開號為:CN108824364A的一種防治河道凹岸侵蝕的保護結構,包括雙層鑲嵌而成的溢流堰與保護臂以及由大顆塊石鑲嵌而成的壩肩。本發明在河道易受侵蝕的凹岸一側布置相對較高的防護臂,在河道中心布置相對較矮的溢流堰,使河水集中在溢流堰以及無防護的凸岸流過河灣,減緩河水在靠近凹岸處的流動,降低凹岸處的剪切應力,保護凹岸處的泥沙不被河水侵蝕,同時溢流堰前水位壅高,而堰后形成沖刷坑,水位的不同在河床上形成壓力梯度,增強地表水地下水交換。與傳統方法相比,本發明成本低廉、使用壽命長,還能防止凹岸侵蝕,增強了地表水地下水交換,進而增強了河道自凈能力,緩解了河道污染,在河道山區流域河道整治等領域應用前景廣闊。
目前通過墊石沙控制河道凹岸侵蝕,消耗成本高,并且治理效率低,認為干預過多后也會造成河道凹岸轉變成凸岸,對河流的地貌造成不可修復的破壞,不利于河道的治理工作。
發明內容
(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水利工程用河流彎道凹岸防護裝置,解決了目前通過墊石沙控制河道凹岸侵蝕,消耗成本高,并且治理效率低,認為干預過多后也會造成河道凹岸轉變成凸岸,對河流的地貌造成不可修復的破壞,不利于河道的治理工作的問題。
(二)技術方案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水利工程用河流彎道凹岸防護裝置,包括防護外接觸板和內貼附板,所述防護外接觸板的采用向外凸的弧面結構,所述內貼附板采用向內凹的弧面結構,所述防護外接觸板之間通過形變調節機構固定連接,靠近外側的所述形變調節機構轉動連接有限制側板,所述內貼附板的橫向位置均勻且等間距設置有傳導開槽,所述內貼附板的左右兩側均固定連接有安裝卡板,所述傳導開槽內測的上下兩端均通過流體增阻機構固定連接,通過設置防護板緩沖岸邊水流對凹岸泥土的沖刷,實現凹岸的初步防護,所述防護外接觸板的中間位置開設有增料窗口,所述增料窗口內部的中間位置轉動連接有驅動扇輪,所述內貼附板的底部固定連接有穩固插針,所述防護外接觸板外側且靠近左側的位置固定連接有擋料弧板,所述擋料弧板的內測與增料窗口對應設置,將河流中部分泥沙阻擋沉降,并將沉降的泥沙傳導到凹岸,將凹岸逐漸填充修復,為水流對凹岸的沖刷提供支撐。
優選的,所述驅動扇輪包括支撐軸桿,所述支撐軸桿的上下兩端均與增料窗口的內測轉動連接,所述支撐軸桿的外側均勻固定連接有直角刮料片。直角刮料片采用兩個直角結構,可將鏟動的泥沙穩定傳輸,同時直角側面吸收水流沖擊力,為泥沙的傳輸提供動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余洋,未經余洋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5949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