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可穿戴式溫度傳感器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110058998.0 | 申請日: | 2021-0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8085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01 |
| 發(fā)明(設計)人: | 張洪健;朱紀欣;盧宇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北工業(yè)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K7/16 | 分類號: | G01K7/16;G01K13/20 |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業(yè)大學專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云燕春 |
| 地址: | 710072 ***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穿戴 溫度傳感器 及其 制備 方法 | ||
1.一種可穿戴式溫度傳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層導熱雙面膠帶、NiO/Ni異質(zhì)結骨架、金屬電極、導線和上層導熱雙面膠帶;所述NiO/Ni異質(zhì)結骨架下表面黏結于下層導熱雙面膠帶上;兩個金屬電極分別連接有導線,并固定于NiO/Ni異質(zhì)結骨架上表面;所述上層導熱雙面膠帶覆蓋于NiO/Ni異質(zhì)結骨架、金屬電極和導線的上表面,其外緣與下層導熱雙面膠帶黏合封裝。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可穿戴式溫度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NiO/Ni異質(zhì)結骨架由泡沫Ni骨架一步法原位氧化得到。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可穿戴式溫度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導熱雙面膠帶的材質(zhì)為亞克力聚合物和有機硅膠的復合材料。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可穿戴式溫度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電極為金屬Ag或者Au。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可穿戴式溫度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電極的厚度為10~50μm。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可穿戴式溫度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導熱雙面膠帶的厚度為0.15~0.5mm。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可穿戴式溫度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NiO/Ni異質(zhì)結骨架的厚度為0.2~1mm;所述NiO/Ni異質(zhì)結骨架中,NiO層的厚度為2~4μm。
8.一種權利要求1所述可穿戴式溫度傳感器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步驟如下:
步驟一:將厚度為0.2~1mm的商用泡沫Ni骨架裁剪成面積為(4~8)×(4~8)mm2的片狀,置于濃度為0.2~0.5M的HCl水溶液超聲處理5~15min,隨后再將所述片狀泡沫Ni骨架置于無水乙醇中超聲處理5~15min,最后將所述片狀泡沫Ni骨架置于去離子水中超聲處理5~15min,并在50~60℃下烘干30~60min;
步驟二:將步驟一處理后的片狀泡沫Ni骨架在馬弗爐中熱處理,氣氛為空氣,熱處理溫度為700~900℃,熱處理時間為1~4h,升溫速率為5~10℃·min-1,降溫速率為5~10℃·min-1;將片狀泡沫Ni骨架氧化為NiO/Ni異質(zhì)結骨架;
步驟三:將步驟二得到的NiO/Ni異質(zhì)結骨架黏附于下層導熱雙面膠帶上;
步驟四:利用涂覆法,將導電銀膠刷涂在所述NiO/Ni異質(zhì)結骨架上表面,制備得到兩個金屬電極,兩個金屬電極位于NiO/Ni異質(zhì)結骨架上表面的兩側(cè),分別距離兩側(cè)邊緣1~2mm處,金屬電極的厚度為10~50μm;
步驟五:將上層導熱雙面膠帶覆蓋于步驟四中的兩個金屬電極、及與兩個金屬電極連接的兩根導線上,將兩根導線一端與兩個金屬電極固定,并與下層導熱雙面膠帶黏合,對整體傳感器進行封裝;兩根導線的另一端延伸于傳感器外。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可穿戴式溫度傳感器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三、步驟五中,導熱雙面膠帶的尺寸為(8~10)×(8~10)mm2,確保器件能完整封裝。
10.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可穿戴式溫度傳感器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四中,金屬電極的制備方法為涂覆法、蒸鍍法或磁控濺射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北工業(yè)大學,未經(jīng)西北工業(yè)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58998.0/1.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