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觸控反饋控制方法、存儲介質、觸控反饋系統和終端設備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057244.3 | 申請日: | 2021-01-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64593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07 |
| 發明(設計)人: | 黃瑞;劉鴻;范超;韓東成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省東超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43 | 分類號: | G06F3/043;G06F3/0488;G06F3/01 |
| 代理公司: | 北京景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742 | 代理人: | 朱鴻雁 |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高***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反饋 控制 方法 存儲 介質 系統 終端設備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觸控反饋控制方法、存儲介質、觸控反饋系統和終端設備,所述觸控反饋控制方法,用于觸覺反饋子系統,所述觸覺反饋子系統包括超聲波發射器陣列,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到空中交互界面的觸控點坐標信息和觸控反饋控制指令;根據所述觸控反饋控制指令和所述觸控點坐標信息控制所述超聲波發射器陣列發射超聲波,并將所述超聲波聚焦至所述空中交互界面的觸控點。該方法既可以實現用戶非接觸式觸覺反饋,又可以在視覺和觸覺上同時滿足用戶的交互體驗,更加衛生安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觸控反饋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觸控反饋控制方法、存儲介質以及一種觸控反饋系統和一種終端設備。
背景技術
相關技術中,對于接觸式觸覺反饋技術,通過借助相關設備(如屏幕、手套等)輔助,利用振動、靜電力等原理和技術實現觸覺感知。但是,該方式需必須與輔助設備進行接觸,一方面設備的交叉使用會引起公共衛生安全問題,用戶也無法擺脫笨重設備的束縛;另一方面,用戶使用后在設備上遺留的指紋、掌紋等個人信息,會對個人信息安全面臨泄露風險。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發明的一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觸控反饋控制方法,該方法既可以實現用戶非接觸式觸覺反饋的目的,又可以在視覺和觸覺上同時滿足用戶的交互體驗,更加衛生安全。
本發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出一種存儲介質。
本發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出一種觸控反饋系統。
本發明的目的之四在于提出一種終端設備。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第一方面實施例提供的觸控反饋控制方法,用于觸覺反饋子系統,所述觸覺反饋子系統包括超聲波發射器陣列,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到空中交互界面的觸控點坐標信息和觸控反饋控制指令;根據所述觸控反饋控制指令和所述觸控點坐標信息控制所述超聲波發射器陣列發射超聲波,并將所述超聲波聚焦至所述空中交互界面的觸控點。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觸控反饋控制方法,通過將人機交互信息在空中目標區域成像顯示以形成空中交互界面,即采用可交互空中成像技術,將空中交互界面作為觸覺感知的基準面,以用于引導用戶觸控,并在檢測到用戶與空中交互界面的交互信號時,發送觸控反饋控制指令和觸控點坐標信息至觸控反饋子系統,以使觸控反饋子系統根據獲取的觸控反饋控制指令和觸控點坐標信息,控制超聲波發射器陣列發射超聲波并將超聲波聚焦至觸控點,即通過超聲波輻射壓力,以在人體與觸控點之間產生觸覺反饋效果,實現用戶非接觸式觸覺反饋的目的,以及本發明實施例中基于在空中目標區域呈現空中交互界面,通過用戶觸摸空中交互界面即可觸發觸控反饋的操作,在視覺和觸覺上同時滿足用戶的交互體驗,且操作方式也更加自然舒適,無需設置額外的限制用戶操作裝置,避免用戶操作時接觸設備的風險,也避免出現因用戶信息殘留在接觸面上而造成個人信息泄露的問題,更加衛生安全。
在一些實施例中,根據所述觸控反饋控制指令和所述觸控點坐標信息控制超聲波發射器陣列發射超聲波并將所述超聲波聚焦至所述空中交互界面的觸控點,包括:根據所述觸控點坐標信息和所述超聲波發射器陣列中每個超聲波發射器的發射端的位置信息確定每個所述超聲波發射器的延時相位;根據所述觸控反饋控制指令生成原始驅動信號;根據每個所述超聲波發射器的延時相位對所述原始驅動信號進行調整,以將多個所述超聲波發射器發射的超聲波聚焦至所述觸控點。
在一些實施例中,根據所述觸控反饋控制指令生成原始驅動信號,包括:根據所述觸控反饋控制指令產生時鐘信號和調制信號;根據所述時鐘信號和所述調制信號生成所述原始驅動信號。
在一些實施例中,根據每個所述超聲波發射器的延時相位對所述原始驅動信號進行調整,包括:根據每個所述超聲波發射器的延時相位對所述原始驅動信號進行延時處理;獲得每個所述超聲波發射器的目標驅動信號;根據所述目標驅動信號驅動每個所述超聲波發射器。
在一些實施例中,還包括:獲取環境溫度;根據所述環境溫度對每個所述超聲波發射器的延時相位進行校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省東超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安徽省東超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57244.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