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雙光學區的人工晶狀體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054855.2 | 申請日: | 2021-01-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656544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30 |
| 發明(設計)人: | 解正高;朱丹丹;張文文;劉亞軍;陳菲菲;張司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鼓樓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F2/16 | 分類號: | A61F2/16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科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徐素柏 |
| 地址: | 210008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學區 人工 晶狀體 | ||
本發明涉及眼科醫學假體領域內一種雙光學區的人工晶狀體,包括前光學透鏡部和后光學透鏡部,所述前光學透鏡部和后光學透部之間通過縮頸連接,所述前光學透鏡部位于晶狀體囊袋內,所述后光學透鏡部位于晶狀體囊袋的后囊膜后側的玻璃體腔內,所述后囊膜中心設有配合卡裝縮頸的后囊膜孔。本發明的雙光學區的人工晶狀體,植入后,因已經在后囊膜的中心位置開通后了后囊膜孔,該后囊膜孔也是連接前后光學透鏡部的縮頸的位置,即使手術后期后囊膜孔外緣的發生后發障而混濁,但該后囊膜孔區域始終保持透明,不影響術后周邊視網膜觀察、激光等操作;尤其對兒童白內障患者非常重要,不再需要二次手術時做前部玻璃體切除,也避免破壞玻璃體的完整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眼科醫學假體領域,特別涉及一種便于阻止后發障的人工晶狀體。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常規的人工晶狀體均為單片凸透鏡式的光學區,入白內障患者的晶狀體囊袋內,以代替原有的渾濁的晶狀體,使患者重新視物清晰,重獲光明。這種單片式人工晶狀體對于術后發生后發障的患者,出現后囊膜區域混濁,還需要進行二次手術,并在清除后囊膜區域混濁部位時需進行玻切手術,以便于將靠近晶狀體后側混濁區的玻璃體及混渾的后囊袋切除,同時也破壞了玻璃體的完整性。因此,單片式的人工晶狀體不能確保白內障手術患者一次更換晶狀體后,不再復發及避免后發障的二次手術及玻切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中單片式人工晶狀體無法阻止后發障的問題,提供一種便于阻止后發障的雙光學區的人工晶狀體,使患者一次手術,不再復發。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雙光學區的人工晶狀體,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光學透鏡部和后光學透鏡部,所述前光學透鏡部和后光學透部之間通過縮頸連接,所述前光學透鏡部位于晶狀體囊袋內,所述后光學透鏡部位于晶狀體囊袋的后囊膜后側的玻璃體腔內,所述后囊膜中心設有配合卡裝縮頸的后囊膜孔。
本發明的雙光學區的人工晶狀體,將晶狀體的光學部件設置成前后兩個光學透鏡部,其中前光學透鏡部位于晶狀體囊袋內,以替換原有病變的晶狀體,后光學透鏡部穿過晶狀體囊袋的后囊膜位于玻璃體腔內。植入后,因已經在后囊膜的中心位置開通后了后囊膜孔,該后囊膜孔也是連接前后光學透鏡部的縮頸的位置,即使手術后期后囊膜孔外緣的發生后發障而混濁,但該后囊膜孔區域始終保持透明,不影響術后周邊視網膜觀察、激光等操作。尤其對兒童白內障患者非常重要,不再需要二次手術時做前部玻璃體切除,也避免破壞玻璃體的完整性。
進一步的,所述前光學透鏡部外徑大于后光學透鏡部的外徑,此雙光學區的人工晶狀體結構,主體光學區位于晶狀體囊袋內,后光學透鏡部位于晶狀體囊袋后側,但植入后占用的位置仍然為原有晶狀體在眼內的空間位置,從而確保視物清淅。
進一步的,所述前光學透鏡部的外徑7mm,后光學透鏡部的外徑為6mm,縮頸的直徑為5mm,所述縮頸的厚度為0.15-0.2mm。
為進一步便于晶狀體的固定,所述前光學透鏡部的周緣軸對稱設有兩只連接袢。
附圖說明
圖1 為本發明的雙光學區的人工晶狀體的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的雙光學區的人工晶狀體植入眼內的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雙光學區的人工晶狀體植入眼內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其中,1前光學透鏡部;2后光學透鏡部;3縮頸;4連接袢;5角膜;6玻璃體腔;7晶狀體囊袋;701前囊膜;702后囊膜。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3所示為本發明的雙光學區的人工晶狀體,包括前光學透鏡部1和后光學透鏡部2,前光學透鏡部1和后光學透部2之間通過縮頸3連接,前光學透鏡部1位于晶狀體囊袋7內,也就是位于前囊膜701和后囊膜702之間,后光學透鏡部2位于晶狀體囊袋的后囊膜702后側的玻璃體腔6內,后囊膜702中心設有配合卡裝縮頸3的后囊膜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鼓樓醫院,未經南京鼓樓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5485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