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紅小豆的種植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053114.2 | 申請日: | 2021-01-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89611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26 |
| 發明(設計)人: | 劉振興;周桂梅;亞秀秀;陳健;孟慶祥 | 申請(專利權)人: | 唐山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A01G22/40 | 分類號: | A01G22/40;A01C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億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李興林 |
| 地址: | 06300***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紅小豆 種植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紅小豆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將紅小豆采用赤霉素浸種催芽后機播;b)紅小豆幼苗進入3片真葉期,對紅小豆幼苗施用胺鮮酯;c)紅小豆植株進入花芽分化期,對紅小豆植株施用赤霉素和復硝酚鈉;d)紅小豆植株開花結莢后,對紅小豆植株施用多效唑。本發明提供的方法在適宜的時機使用特定的植物生長調節劑,能夠實現前促后控,即分枝前生長加快,第一節間增長加快,而后期生長較慢,防止徒長、倒伏,最終實現提高結莢位、提升底莢高度的目的,從而保證機械收割順利進行,增加紅小豆的產量。實驗結果表明,本發明提供的方法能夠有效提高紅小豆結莢位、提升底莢高度,從而大幅提高產量。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農作物栽培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紅小豆的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紅小豆是我國主要的食用豆類之一,是河北省傳統的出口創匯的特色雜豆,也是與小麥、玉米等禾本科作物輪作倒茬的良好的茬口。但是,在生產上,紅小豆種子由播種機種于壟溝內,致使紅小豆底莢高度較低,機械收割時底部的豆莢被割刀鏟斷,或者豆莢位于割刀以下無法收割,造成機械炸莢、丟莢落莢現象,造成產量損失嚴重。
因此,提高紅小豆底莢高度成為目前提高機械收割率的主要方式?,F有技術雖然對如何提高紅小豆產量公開了諸多方法,但是并未公開如何提高紅小豆底莢高度,從而提高機械收割率的方法。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紅小豆的種植方法,本發明提供的種植方法能夠提高紅小豆的底莢高度,提高機械收割率,同時又不會出現徒長、倒伏現象,能夠提高紅小豆的產量。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紅小豆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將紅小豆采用赤霉素浸種催芽后機播;
b)紅小豆幼苗進入3片真葉期,對紅小豆幼苗施用胺鮮酯;
c)紅小豆植株進入花芽分化期,對紅小豆植株施用赤霉素和復硝酚鈉;
d)紅小豆植株開花結莢后,對紅小豆植株施用多效唑。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步驟a)具體為:
將紅小豆種子在水中浸泡后再在赤霉素溶液中浸泡。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步驟a)具體為:
將紅小豆種子在35~45℃水中浸泡20~40min后再在0.01~0.1wt%的赤霉素溶液中浸泡40~60h。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步驟b)中,胺鮮酯的濃度為0.0001~0.0005wt%,施用量為5~15L/畝。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步驟c)中,赤霉素的濃度為0.001~0.005wt%,施用量為30~60L/畝;
復硝酚鈉的濃度為0.01wt%~0.05wt%,施用量為30~60L/畝。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步驟d)中,多效唑的濃度為0.001~0.008wt%,施用量為10~30L/畝。
在一個實施例中,還包括:紅小豆出苗至5、6片葉時,噴施除草劑。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除草劑為高效氟吡甲禾靈。
在一個實施例中,還包括:步驟c)之后還包括追施氮肥。
在一個實施例中,還包括:紅小豆初花期至鼓粒期施葉面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唐山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未經唐山市農業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5311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智能垃圾桶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種自動化CT影像自診斷輔助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