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激光眩目光學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052657.2 | 申請日: | 2021-01-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15780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18 |
| 發明(設計)人: | 蔡震;陳浩;吳權;吉俊文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亮點光電研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41H13/00 | 分類號: | F41H13/00;G02B17/08;G02B19/00;G02B27/3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5123 江蘇省泰***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激光 眩目 光學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激光眩目光學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激光源、準直鏡組、勻光片、一級變倍擴束系統及二級定倍擴束系統,所述激光源,用于射出激光;所述準直鏡組,將激光源射出的激光準直為平行光束;所述勻光片,將平行光束轉換為均勻的平行光束;所述一級變倍擴束系統,將均勻的平行光束進行擴束,使出射平行光束口徑增大且可調;所述二級定倍擴束系統,將平行射出的光束口徑再次增大,實現激光昡目效應。本發明提高了光束的作用距離、作用面積,而且光束強度更加均勻穩定,對人眼無損傷。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光學應用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激光眩目光學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列裝的激光眩目武器普遍存在作用距離短、光斑作用面積小、易造成對眼睛的永久損傷或作用效果不足等缺點。激光眩目武器的核心是眩目光學系統,目前的眩目光學系統存在作用距離近,作用面積偏小,能量密度隨工作模式切換變化較大等問題。因此,如何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是本領域技術人員需要努力的方向。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激光眩目光學系統,通過使用該系統,實現長工作距離、作用面積大且恒定、強度均勻的昡目光束,又防止對人眼造成損傷。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激光眩目光學系統,包括包括激光源、準直鏡組、勻光片、一級變倍擴束系統及二級定倍擴束系統,
所述激光源,用于射出激光;
所述準直鏡組,用于將所述激光源射出的激光準直為平行光束;
所述勻光片,用于將所述平行光束轉換為均勻的平行光束;
所述一級變倍擴束系統,用于將所述均勻的平行光束進行擴束,使出射平行光束口徑增大且可調;
所述所述二級定倍擴束系統,用于將所述平行射出的光束口徑再次增大,實現激光昡目效應。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準直鏡組為球面透鏡、非球面透鏡、柱面鏡、非球面柱面鏡或鏡組。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一級變倍擴束系統包括前固定組、變倍組及補償組,所述變倍組設置于所述前固定組及補償組之間,均勻平行光束射入至前固定組,經所述變倍組擴束,再經所述補償組射出。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補償組可相對于所述變倍組前后移動。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二級定倍擴束系統為反射式定倍擴束系統。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二級定倍擴束系統包括第一反射鏡及第二反射鏡,入射光束射在所述第一反射鏡上,所述第一反射鏡將入射光束反射至所述第二反射鏡,再由所述第二反射鏡射出平行光束,所述第二反射鏡的出射光束口徑大于第一反射鏡的入射光束口徑。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二級定位擴束系統為離軸非球面反射式。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鏡組包括至少一組透鏡。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
1.本發明中提高了激光的作用距離,提高作用面積,增大光束口徑及發散角,保持了能量密度不變,也保證作用范圍內作用面積恒定,使得激光昡目效應好,產生激光強度均勻的昡目光束,光斑作用面積大,防止對眼睛造成永久性傷害,也保證了作用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一中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一中準直過程中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一中一級變倍擴束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一中二級定倍擴束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亮點光電研究有限公司,未經江蘇亮點光電研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5265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可基于物理能源節約的茶葉加工設備
- 下一篇:一種石墨烯過濾芯的壓合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