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針對觀察病理用染色劑涂裝涂片設備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051902.8 | 申請日: | 2021-01-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3000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30 |
| 發明(設計)人: | 姚姜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姚姜華 |
| 主分類號: | G01N1/31 | 分類號: | G01N1/31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州市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針對 觀察 病理 染色劑 涂片 設備 | ||
本發明涉及一種涂片設備,尤其涉及一種針對觀察病理用染色劑涂裝涂片設備。本發明提供一種能將染色劑充分均勻的攪拌,同時能間隔的將染色劑滴至載玻片上,而且能夠將滴有染色劑的載玻片刮平,并且能對刮平的載玻片進行消毒工作的針對觀察病理用染色劑涂裝涂片設備。一種針對觀察病理用染色劑涂裝涂片設備,包括有:第一底板和支腳,第一底板頂部對稱設有支腳,支腳的數量為四根;滾筒,位于同一側的支腳上部之間轉動式設有滾筒,滾筒的數量為兩個。本發明通過設有夾緊機構,夾緊機構與傳送帶配合,能夠實現將載玻片夾緊和更換載玻片刮平位置的工作;下料機構與推動機構配合,能夠實現間隔的將適量的染色劑滴至載玻片上的工作。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涂片設備,尤其涉及一種針對觀察病理用染色劑涂裝涂片設備。
背景技術
血涂片是血液細胞學檢查的基本方法,應用較廣泛,特別是對各種血液病的診斷有很大價值,但血片制備和染色不良,通常會使細胞鑒別發生困難,甚至導致錯誤結論,所以染色良好的血片是血液學檢查主要基本技術,現有的血涂片大部分都是醫護人員手動操作,醫護人員手動制作涂片的速度較慢,而且醫護人員每次手動按壓載玻片的力度都不是恒定的,所以涂片質量參差不齊與結果會存在偏差。
專利申請號CN209280417U公開了一種檢驗用染色劑涂片裝置,包括支撐架的上部設置有傳動殼體通過螺栓固定,在傳動殼體的內部設有絞龍,絞龍的左端與傳動電機連接,傳動電機通過電機固定桿固定在固定架上,在傳動殼體的上部設有傳動板,在傳動板的上部放置載玻片,在固定架上部通過螺栓固定有儲液盒,在儲液盒的內部設有攪拌槳,攪拌槳的左端連接攪拌電機,攪拌電機通過電機固定桿固定在固定架上,在固定架上部通過螺栓連接有刮片器。該發明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實現了染色劑涂片的制作工作,提高了生產效率,但是操作過程沒有更好地實現自動化,并且通過制作完涂片后,該裝置不能對涂片進行消毒。
因此,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問題,我們設計了一種能將染色劑充分均勻的攪拌,同時能間隔的將染色劑滴至載玻片上,而且能夠將滴有染色劑的載玻片刮平,并且能對刮平的載玻片進行消毒工作的針對觀察病理用染色劑涂裝涂片設備。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的血涂片大部分都是醫護人員手動操作,醫護人員手動制作涂片的速度較慢,而且醫護人員每次手動按壓載玻片的力度都不是恒定的,所以涂片質量參差不齊與結果會存在偏差的缺點,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將染色劑充分均勻的攪拌,同時能間隔的將染色劑滴至載玻片上,而且能夠將滴有染色劑的載玻片刮平,并且能對刮平的載玻片進行消毒工作的針對觀察病理用染色劑涂裝涂片設備。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針對觀察病理用染色劑涂裝涂片設備,包括有:
第一底板和支腳,第一底板頂部對稱設有支腳,支腳的數量為四根;
滾筒,位于同一側的支腳上部之間轉動式設有滾筒,滾筒的數量為兩個;
傳送帶,兩個滾筒之間連接有傳送帶,傳送帶外部間隔設有夾緊機構;
下料機構,第一底板頂部設有下料機構。
作為優選,夾緊機構包括有:
第二底板,傳送帶外部間隔設有第二底板,第二底板的形狀為長方形;
第一滑套,第二底板頂部對稱固接有第一滑套;
第一滑桿,第一滑套內均滑動式設有第一滑桿;
第一彈簧,第一滑桿上套裝有第一彈簧,第一彈簧的兩端分別連接在第一滑套和第一滑桿上。
作為優選,下料機構包括有:
第一支架,第一底板頂部中間對稱設有第一支架,兩根第一支架上部之間均固接有第二滑桿;
第二滑套,兩根第二滑桿上均滑動式設有第二滑套,兩個第二滑套之間連接有收料框;
第三滑套,收料框上部兩側均焊接有第三滑套,兩個第三滑套之間滑動式設有第三滑桿,第三滑桿的底端與對應的第一支架頂端接觸配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姚姜華,未經姚姜華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5190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