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可逆微流控芯片夾具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050977.4 | 申請日: | 2021-01-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08343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18 |
| 發明(設計)人: | 關堯;劉海強;許依海;魯鑫梁;王飛;畢志凱 | 申請(專利權)人: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1L9/00 | 分類號: | B01L9/00;B01L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沃知思真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942 | 代理人: | 王妮 |
| 地址: | 310018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可逆 微流控 芯片 夾具 | ||
本發明涉及微流控芯片技術領域,且公開了可逆微流控芯片夾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左側端固定安裝有控制按鈕,所述底座的內部分別對固定安裝有固定柱、第二限位板與電機,所述電機的輸出軸固定安裝有傳動帶,所述底座的內部分別活動安裝有立柱、第二轉動桿與轉動軸,通過將第三轉動桿進行轉動,這樣相鄰兩個夾具本體將會相互靠近或遠離,將微控流心片放置在固定板上,再使用第一轉動桿通過夾板對微控流心片進行夾緊,將流體導管放置在活動夾板與固定夾板之間,而且固定板位于活動夾板與固定夾板的上方,這樣微控流芯片和流體導管之間就不需要進行直接連接就可以使用,這樣也減小了微控流芯片和流體導管的浪費效果。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微流控芯片技術領域,具體為可逆微流控芯片夾具。
背景技術
微流控芯片技術是把生物、化學、醫學分析過程的樣品制備、反應、分離、檢測等基本操作單元集成到一塊微米尺度的芯片上,自動完成分析全過程。由于它在生物、化學、醫學等領域的巨大潛力,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生物、化學、醫學、流體、電子、材料、機械等學科交叉的嶄新研究領域,由于其體積小、試劑消耗量低和高度集成化等特點,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開始關注微流控芯片。對于微流控芯片的使用,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宏觀流體和微流流體的接口技術,即如何將宏觀流體注入到微觀的芯片管路中去,絕大部分微流體芯片使用者仍然采用直接將硬質芯片和流體導管進行膠黏的連接方法。此類連接方法屬于不可逆連接,芯片和流體導管無法實現拆解和后續使用,經濟成本較高。
經檢索,中國專利號CN 209406356 U公開了一種可逆微流控芯片夾具,包括安裝在微流控芯片上的兩個L型支撐架,兩個所述L型支撐架相對的一側均固定連接有支撐板,所述支撐板的表面開設有螺紋孔,且螺紋孔內螺紋連接有螺紋桿,兩個所述L型支撐架相對的一側均滑動連接有第一夾板,通過設置有第二夾板、第三夾板、拉桿和第二彈簧,在需要將流體導管與微控流芯片相連接時,拉動拉手,拉手拉動第三夾板,第三夾板通過第二滑塊在第二滑槽內滑動,第三夾板拉動拉桿,拉桿通過第二滑塊在第二滑槽內滑動,并拉動第二彈簧,將第二彈簧拉伸,將流體導管插入微控流芯片上的插孔內,能夠方便對微控流芯片和流體導管進行連接,方便拆除。
但是在使用時,夾具的高度不利于調節,對于微流流心片的測量會造成一定影響,而且微控流心片在與導體流管接觸時夾緊度不夠。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逆微流控芯片夾具,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技術方案
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可逆微流控芯片夾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左側端固定安裝有控制按鈕,所述底座的內部分別對固定安裝有固定柱、第二限位板與電機,所述電機的輸出軸固定安裝有傳動帶,所述底座的內部分別活動安裝有立柱、第二轉動桿與轉動軸,所述立柱的底部固定安裝有第一限位板,所述轉動軸的頂部固定安裝有第二斜齒輪,所述第二轉動桿的外側固定安裝有第一斜齒輪,所述第二轉動桿的外側螺紋連接有支撐板,所述支撐板的頂部固定安裝有伸縮柱;
相鄰兩個伸縮柱的頂部固定安裝有支撐臺,所述支撐臺的內活動安裝有第三轉動桿,所述第三轉動桿的外側活動安裝有滑動塊,所述滑動塊的頂部固定安裝有夾具本體,所述夾具本體的內部活動安裝有第一轉動桿,所述第一轉動桿的底部固定安裝有夾板,相鄰兩個所述夾具本體的同一側均固定安裝有固定板,相鄰兩個所述固定板的頂部活動安裝有微控流心片,所述支撐臺的頂部固定安裝支撐柱,所述支撐柱的頂部固定安裝有固定夾板,所述固定夾板的內部活動安裝有螺栓,所述固定板通過螺栓活動安裝有活動夾板,所述活動夾板與固定夾板之間活動安裝有流體導管。
優選的,所述第一斜齒輪與第二斜齒輪之間嚙合連接。
優選的,所述轉動軸的外側活動連接有傳動帶,所述轉動軸的外側與電機的輸出軸外側均固定安裝有與傳動帶相匹配的傳動輪。
優選的,所述第二限位板位于第一斜齒輪與第二斜齒輪的頂部,所述第二限位板的內部分別開設有與第二轉動桿相匹配的第一轉動孔,與固定柱相匹配的通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未經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5097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