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智能水務管理平臺的通訊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049834.1 | 申請日: | 2021-01-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664838B | 公開(公告)日: | 2023-10-20 |
| 發明(設計)人: | 蔡利軍;吳德利;馬躍華;王振東;高興;王昭杰;崔志成;秦晶;孟榆恒;李海鵬;趙焰;郭旭濤;陸夢楠;張玉魁;李澤;徐志清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電建投內蒙古能源有限公司;北京朗新明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7D5/00 | 分類號: | F17D5/00;F17D3/01;G06Q50/06;G06F16/9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巨弘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673 | 代理人: | 王輝 |
| 地址: | 017209 內蒙古自治*** | 國省代碼: | 內蒙古;1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智能 水務 管理 平臺 通訊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智能水務管理平臺的通訊系統,包括用于采集智能水務系統中的用水信息的數據采集系統(100),用于將用水信息進行分類、分析與處理的數據處理系統(200),用于根據所述用水信息判斷智能水務系統的運行狀態的運行監測系統(300),用于根據預警信息或報警信息生成預警指令或報警指令的預報警系統(400),用于存儲用水信息、運行狀態信息、預警指令、報警指令、預警閾值、報警閾值的數據存儲系統(500),用于更新警閾值和報警閾值的自學習系統(600)和用于將數據實時反饋至用戶的顯示系統(700)。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用于智能水務管理平臺的通訊系統,能夠實時監測水務系統的用水狀況,實現用水管理的智能化。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智能水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智能水務管理平臺的通訊系統。
背景技術
智能水務即為智慧水務,是通過數采儀、無線網絡、水質水壓表等在線監測設備實時感知城市供排水系統的運行狀態,并采用可視化的方式有機整合水務管理部門與供排水設施,形成“城市水務物聯網”,并可將海量水務信息進行及時分析與處理,并做出相應的處理結果輔助決策建議,以更加精細和動態的方式管理水務系統的整個生產、管理和服務流程,從而達到“智慧”的狀態。
我國火電占可供電力的80%左右,而火電廠總用水量(100多億噸)的90%用于循環水系統,其中排污水量占70%以上。目前,火電廠水務管理存在很多問題,如:水計量設施不完善,沒有定期開展水平衡測試,跑冒滴漏嚴重;大量火電廠水資源分配不合理,廢水資源沒有合理利用;許多火電廠雖然設置了工業廢水、生活廢水標準,但是許多都未經處理后就排放,造成浪費。大量火電廠不重視用水和排水的管理,造成了火電廠的水平衡管理較為粗放,水量監控網絡不成熟。即使是已開發的火電廠節水模型,也采用半人工半智能,自動檢測和自動控制技術應用較少。
申請號為201811287763.3公開了一種基于互聯網的智慧水務智能管理系統,包括戶外輸水管道監測及預警系統、終端用戶計量及數據上傳系統、監測站及中心服務器系統;智能水務系統可根據節點之間的流量及壓力差異,自動計算出泄漏點的位置、泄漏量、泄漏事件等,給地面開挖提供極具價值的參考信息,節省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有效節省水資源;系統可在用水的不同時段自動調節、分配各區域之間的水壓、流量供給,以達到各區域供給平衡;將節省大量的水務人力資源,從而節省大量費用;可免去或減少水務人員的現場耗費時間,有效節省人力資源。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水務管理系統存在管理人員無法實時了解水務系統中運行狀態等技術問題,提供一種用于智能水務管理平臺的通訊系統,能夠實時監測水務系統中的用水情況,及時調節用水平衡,實現用水管理的智能化。
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于智能水務管理平臺的通訊系統,包括:包括通訊連接的數據采集系統、數據處理器和顯示系統;
數據采集系統與數據處理器按照預設通信協議進行通信,在數據采集系統接收到數據采集指令后采集用水信息并將用水信息傳送至數據處理器;
數據處理器對用水數據進行數據處理并將處理后的用水數據及處理結果傳送至顯示系統;
顯示系統用于將用水數據和處理結果反饋給用戶;
預設通信協議包括:幀頭域、幀長度域、類型/數據方向域、命令碼域、發送端地址長度域、發送端地址域、接收地址長度域、接收端地址域、有效數據域、CRC16校驗碼和幀尾域。
本發明所述的一種用于智能水務管理平臺的通訊系統,作為優選方式,數據處理器包括:
數據處理系統:用于接收數據采集系統傳送的用水信息,用于將用水信息進行分類、分析與處理,用于將處理后的用水信息傳送至運行監測系統、預報警系統和數據存儲系統;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電建投內蒙古能源有限公司;北京朗新明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國電建投內蒙古能源有限公司;北京朗新明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4983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