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車間起重用懸臂式起重機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047859.8 | 申請日: | 2021-01-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57784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10 |
| 發明(設計)人: | 吳恭建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通力福通起重機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6C23/16 | 分類號: | B66C23/16;B66C23/62;B66C23/74;B66C23/78;B66C23/84;B66C23/88;B66C1/4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成實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724 | 代理人: | 陳永虔 |
| 地址: | 226000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車間 重用 懸臂 起重機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種車間起重用懸臂式起重機,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心立柱(1);
液壓缸(2),所述液壓缸(2)設置于空心立柱(1)內;
輔助滑動機構(3),所述輔助滑動機構(3)設置于空心立柱(1)內,且輔助滑動機構(3)與液壓缸(2)相連接,所述輔助滑動機構(3)通過液壓缸(2)實現升降;
夾持機構(6),所述夾持機構(6)設置于空心立柱(1)的右側,所述夾持機構(6)用以實現對物品的夾持;
卷線機構(5),所述卷線機構(5)設置于夾持機構(6)的上側,所述卷線機構(5)與夾持機構(6)相連接,所述卷線機構(5)用以實現對夾持機構(6)的收放;
移動機構(4),所述移動機構(4)設置于空心立柱(1)的右側,所述移動機構(4)與卷線機構(5)相連接,所述移動機構(4)用以實現對卷線機構(5)的移動;
升降機構(7),所述升降機構(7)設置于空心立柱(1)的右側,所述升降機構(7)位于移動機構(4)的下側;
第一支撐機構(8),所述第一支撐機構(8)設置于空心立柱(1)的右側,所述第一支撐機構(8)用以實現支撐移動機構(4);
角度調節機構(10),所述角度調節機構(10)設置于空心立柱(1)的下側,所述角度調節機構(10)用以實現支撐空心立柱(1)和液壓缸(2);
底部支撐機構(9),所述底部支撐機構(9)設置于空心立柱(1)的下側,所述角度調節機構(10)位于底部支撐機構(9)內,所述底部支撐機構(9)用以實現容納角度調節機構(10);
第二支撐機構(11),所述第二支撐機構(11)設置于角度調節機構(10)的下側,所述第二支撐機構(11)用以實現支撐底部支撐機構(9);
所述空心立柱(1)包括第一滑槽(101)、弧形槽(102)和第一固定板(103),所述第一滑槽(101)設置為兩個,兩個所述第一滑槽(101)分別開設于空心立柱(1)的左右兩端,所述弧形槽(102)設置為兩個,兩個所述弧形槽(102)均開設于空心立柱(1)的下端,所述第一固定板(103)固定連接于空心立柱(1)的右端,所述液壓缸(2)位于空心立柱(1)內,所述輔助滑動機構(3)包括輔助滑塊(301)、T形滑塊(302)和T形滑板(303),所述輔助滑塊(301)滑動連接于空心立柱(1)內,且輔助滑塊(301)固定連接于液壓缸(2)的伸長端,所述T形滑塊(302)固定連接于輔助滑塊(301)的左端,且T形滑塊(302)滑動連接于位于左側的第一滑槽(101)內,所述T形滑板(303)固定連接于輔助滑塊(301)的右端,且T形滑板(303)滑動連接于位于右側的第一滑槽(101)內;
所述夾持機構(6)包括保護殼(601)、第一安裝孔(602)、氣缸(603)、移動齒條(604)、間歇齒輪(605)和鉤爪(606),所述保護殼(601)設置于空心立柱(1)的右側,所述第一安裝孔(602)開設于保護殼(601)內,所述氣缸(603)固定連接于保護殼(601)的上內壁,所述移動齒條(604)固定連接于氣缸(603)的伸長端,所述間歇齒輪(605)設置為兩個,所述間歇齒輪(605)通過鉸軸活動交接于保護殼(601)的前后內壁之間,所述鉤爪(606)設置為兩個,所述鉤爪(606)固定連接于間歇齒輪(605)的表面,所述移動齒條(604)與間歇齒輪(605)相嚙合;
所述卷線機構(5)包括T形限位桿(501)、第一連接件(502)、第二固定板(503)、第一轉桿(504)、第二伺服電機(505)、L形固定架(506)、第二轉桿(507)、第一皮帶輪(508)、第一傳動皮帶(509)、鋼繩(510)和第二連接件(511),所述T形限位桿(501)設置于空心立柱(1)的右側,所述第一連接件(502)套設于T形限位桿(501)的表面,所述第二固定板(503)設置于空心立柱(1)的右側,所述第一轉桿(504)轉動連接于第一連接件(502)和第二固定板(503)之間,所述第二伺服電機(505)固定連接于第一連接件(502)的前端,所述第二伺服電機(505)的輸出端活動貫穿第一連接件(502)的前端,且第二伺服電機(505)的輸出端固定連接于第一轉桿(504)的前端,所述L形固定架(506)固定連接于第二伺服電機(505)的前端,所述第二連接件(511)設置為兩個,兩個所述第二連接件(511)均套設于第一轉桿(504)的表面,所述第二轉桿(507)轉動連接于兩個第二連接件(511)之間,且第二轉桿(507)的前端向外延伸,所述第一皮帶輪(508)設置為兩個,兩個所述第一皮帶輪(508)分別固定連接于第二轉桿(507)和第二伺服電機(505)的輸出端表面,所述第一傳動皮帶(509)套設于兩個第一皮帶輪(508)的表面,且兩個第一皮帶輪(508)通過第一傳動皮帶(509)傳動連接,所述鋼繩(510)固定連接于第一轉桿(504)的表面,且鋼繩(510)纏繞于第一轉桿(504)和第二轉桿(507)的表面,所述保護殼(601)固定連接于鋼繩(510)的另一端;
所述移動機構(4)包括工字橫梁(401)、第二滑槽(402)、第一安裝槽(403)、固定齒條(404)、移動齒輪(405)、滑孔(406)、第一伺服電機(407)、限位滑板(408)、第一限位滑塊(409)和第二限位滑塊(410),所述工字橫梁(401)固定連接于T形滑板(303)的右端,所述第二滑槽(402)設置為四個,每兩個所述第二滑槽(402)設置為一組,兩組所述第二滑槽(402)分別開設于工字橫梁(401)的上下兩端,且兩組第二滑槽(402)對稱設置,所述第一安裝槽(403)開設于工字橫梁(401)的右端,所述固定齒條(404)固定連接于第一安裝槽(403)的下內壁,所述移動齒輪(405)嚙合連接于固定齒條(404)的上端,所述T形限位桿(501)固定連接于移動齒輪(405)的前端中心處,所述滑孔(406)設置為兩個,兩個所述滑孔(406)分別開設于工字橫梁(401)的前后兩端,且兩個滑孔(406)均與第一安裝槽(403)相連通,所述第一伺服電機(407)的輸出端固定連接于移動齒輪(405)的后端中心處,所述第一伺服電機(407)的輸出端于滑孔(406)相匹配,所述限位滑板(408)設置為兩個,兩個所述限位滑板(408)分別固定連接于第一伺服電機(407)的左右兩端,所述第一限位滑塊(409)設置為兩個,所述第一限位滑塊(409)固定連接于限位滑板(408)的上端,且第一限位滑塊(409)滑動連接于位于上側的第二滑槽(402)內,所述第二限位滑塊(410)設置為兩個,所述工字橫梁(401)固定連接于限位滑板(408)的下端,且第二限位滑塊(410)滑動連接于位于下側的第二滑槽(402)內;
所述升降機構(7)包括所述第一螺桿(701)、第三伺服電機(702)、主動皮帶輪(703)、從動皮帶輪(704)、連接皮帶(705)、弧形安裝塊(706)和螺母(707),所述第一螺桿(701)、主動皮帶輪(703)、從動皮帶輪(704)、連接皮帶(705)和弧形安裝塊(706)設置均兩個,所述弧形安裝塊(706)固定連接于空心立柱(1)的表面,所述第一螺桿(701)轉動連接于弧形安裝塊(706)的下端,所述第三伺服電機(702)設置于空心立柱(1)的右側,所述主動皮帶輪(703)固定連接于第三伺服電機(702)的輸出端表面,所述從動皮帶輪(704)固定連接于第一螺桿(701)的表面,所述連接皮帶(705)套設于主動皮帶輪(703)和從動皮帶輪(704)的表面,且主動皮帶輪(703)和從動皮帶輪(704)通過連接皮帶(705)傳動連接,所述螺母(707)設置為四個,四個所述螺母(707)分別螺紋連接于兩個第一螺桿(701)的表面;
所述第一支撐機構(8)包括安裝套筒(801)、支撐架(802)、第一從動齒輪(803)、第四伺服電機(804)、第一主動齒輪(805)、第三固定板(806)和U形固定架(807),所述安裝套筒(801)、支撐架(802)、第一從動齒輪(803)、第四伺服電機(804)、第一主動齒輪(805)、第三固定板(806)和U形固定架(807)均設置為兩個,所述安裝套筒(801)轉動連接于兩個螺母(707)之間,且安裝套筒(801)套設于第一螺桿(701)的表面,所述支撐架(802)固定連接于安裝套筒(801)的表面,所述第一從動齒輪(803)固定連接于安裝套筒(801)的表面,且安裝套筒(801)位于支撐架(802)的下側,所述第三固定板(806)固定連接于螺母(707)的表面,所述U形固定架(807)固定連接于第三固定板(806)的下端,所述第四伺服電機(804)固定連接于U形固定架(807)內,所述第四伺服電機(804)的輸出端活動貫穿第三固定板(806)的下端,所述第一主動齒輪(805)固定連接于第三固定板(806)的輸出端表面,且第一主動齒輪(805)與第一從動齒輪(803)相嚙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通力福通起重機械有限公司,未經南通力福通起重機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47859.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B66C 起重機;用于起重機、絞盤、絞車或滑車的載荷吊掛元件或裝置
B66C23-00 起重機,主要由一根梁、臂架或起懸臂作用的三角構架組成,并且安裝成能在垂直或水平平面內作移動或擺動,或者兩種運動一起進行,如懸臂起重機、桅桿起重機、塔式起重機
B66C23-02 . 懸臂安裝成只可用來回轉而不能調節且不能變幅的
B66C23-04 . 在作業中懸臂的有效長度可變化的,如徑向位置可變的,可伸展的
B66C23-06 . 懸臂安裝成可變幅的或俯仰運動的
B66C23-16 . 懸臂支承于立柱上的,如支承在下端安裝成可回轉的塔架上
B66C23-18 . 專門適用于特定地區或特殊目的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