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電池模塊的SOC均衡控制裝置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047271.2 | 申請日: | 2021-01-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86076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08 |
| 發明(設計)人: | 高強;胡文飛;趙江武;王寧 | 申請(專利權)人: | 溫州職業技術學院 |
| 主分類號: | H01M10/42 | 分類號: | H01M10/42;H01M10/44;H02J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祺和祺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01 | 代理人: | 張業放 |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溫州市甌海***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池 模塊 soc 均衡 控制 裝置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電池模塊的SOC均衡控制裝置,其技術方案要點是包括有:電池模塊選擇器、升壓轉換器、再生開關、模式選擇器以及充電備用開關;電池模塊選擇器與升壓轉換器連接;電池模塊選擇器包括有多組電池組,再生開關分別與電池模塊選擇器和升壓轉換器連接,用于使升壓轉換器對電池組進行反向充電;充電備用開關與升壓轉換器連接,用于充當升壓轉換器的備用電源;模式選擇器分別與充電備用開關、升壓轉換器、電池模塊選擇器連接,用于切換供電模式。該均衡控制裝置能夠允許電池在為負載充電的同時進行電池SOC均衡,均衡速度和均衡效率均得到了極大提高。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池儲能領域,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電池模塊的SOC均衡控制裝置及方法。
背景技術
作為提升電力系統對規模化新能源發電消納能力的一種有效措施,電池儲能技術一直是研究熱點。隨著新能源發電在電網的滲透率逐步提高,儲能系統的容量也逐漸從過去的kW級發展到近年來的百MW級。
鋰離子電池由于其自放電率低、電池電壓高、充電效率高、沒有記憶效應、能量密度高等優點在電動車中被廣泛使用。為了達到較高的輸出電壓和較大的容量,需要將許多電池組串并聯。然而,生產制造過程導致電池組間容量及電阻存在差異,這種差異在電池充放電循環使用過程中會加劇,造成電池間不一致的現象。當電池組存在不均衡時,某些電池容量會有所下降,從而由于“短板效應”而影響整個電池組的使用特性,降低其工作壽命。
SOC(State of Charge,電池荷電狀態)是描述電池當前狀態的重要參數,定義為電池當前的剩余容量與其完全充電狀態的容量的比值。由于制造過程及使用過程的限制,串聯的電池組之間往往存在不一致性,從而導致電池組使用過程中各單體放電電流倍率及溫度不一致,反過來作為正反饋加劇單體間SOC和內阻的不一致。這種差異會使個別電池組因過充或過放而損壞,使得儲能系統容量得不到充分利用,影響電池組的整體性能和使用壽命,嚴重時甚至會引起爆炸。因此,電池SOC均衡控制是延長電池壽命和提高儲能系統利用率的重要措施,是儲能系統的核心必備功能。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池模塊的SOC均衡控制裝置及方法,該均衡控制裝置能夠允許電池在為負載充電的同時進行電池SOC均衡,均衡速度和均衡效率均得到了極大提高。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電池模塊的SOC均衡控制裝置,包括有:電池模塊選擇器、升壓轉換器、再生開關、模式選擇器、充電備用開關、數據采集模塊、狀態計算模塊、以及開關動作控制模塊;
所述電池模塊選擇器與升壓轉換器連接;
所述電池模塊選擇器包括有多組依次串聯設置的電池組,所述電池組負極端均串聯有進口開關,所述電池組的正極端均串聯有出口開關,多組所述進口開關相互并聯設置,多組所述出口開關也相互并聯設置;
所述升壓轉換器包括有電感L、開關Sb、負載電阻、電容C、二極管D3以及二極管D2;
所述出口開關遠離電池組的一端均與電感L的第一端連接,所述電感L的第二端分別與二極管D2的正極端以及開關Sb的第一端連接;
所述二極管D2的負極端分別與電容C和負載電阻的第一端連接;
所述開關Sb的第二端分別與電容C的第二端、負載電阻的第二端、二極管D3的正極端、以及進口開關遠離電池組的一端連接;
所述二極管D3的負極端串聯于若干電池組的末尾端;
所述再生開關分別與電池模塊選擇器和升壓轉換器連接,用于使升壓轉換器對電池組進行反向充電;
所述充電備用開關與升壓轉換器連接,用于充當升壓轉換器的備用電源;
所述模式選擇器分別與充電備用開關、升壓轉換器、電池模塊選擇器連接,用于切換供電模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溫州職業技術學院,未經溫州職業技術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4727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