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阻燃溫拌感應加熱自愈合瀝青混凝土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044984.3 | 申請日: | 2021-01-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11854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29 |
| 發明(設計)人: | 吳少鵬;江琪;陳清松;謝君;陳美祝;劉全濤;任彥飛;王志虎;宋茳鎧;王亞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4B26/26 | 分類號: | C04B26/26;C04B111/28 |
| 代理公司: | 武漢智嘉聯合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丁倩 |
| 地址: | 430070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阻燃 感應 加熱 愈合 瀝青 混凝土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一種阻燃溫拌感應加熱自愈合瀝青混凝土及其制備方法。該制備方法,原料組分按重量份計,包括如下步驟:將有機硅改性層狀雙金屬氫氧化物、石墨烯和有機降粘劑混合均勻,得到阻燃溫拌劑;將鋼棉纖維和預先加熱至130~140℃的集料進行預拌和,隨后加入預先加熱至140~150℃的改性瀝青和阻燃溫拌劑進行攪拌,然后加入礦粉進行攪拌,再經成型工序,得到阻燃溫拌感應加熱自愈合瀝青混凝土。本發明通過向體系中加入有機硅改性層狀雙金屬氫氧化物、石墨烯、有機降粘劑和鋼棉纖維,能夠充分發揮各組分的協同作用,顯著提高改性瀝青混凝土的阻燃性能、溫拌性能和自愈合性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瀝青混凝土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阻燃溫拌感應加熱自愈合瀝青混凝土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瀝青路面降噪性好、施工時間短、易維修、良好的行車舒適性的優勢,使其在隧道瀝青路面中得到較廣泛的應用。然而,瀝青是一種易燃物質,瀝青路面的使用無疑增大了隧道發生火災時的危險性。同時,由于隧道特殊的封閉性,在瀝青路面施工過程中,采用傳統的熱拌瀝青混合料會產生大量的瀝青煙氣,對施工人員健康安全造成隱患,大量煙氣稀釋了空氣中的氧氣,會造成機械設備停機故障,影響施工進度。而且由于隧道較為潮濕的環境,對路面的抗水損害性能具有更高要求,但是隧道中巨大的交通量,增加了路面后期養護難度。
因此,研發一種同時具有阻燃、溫拌和自愈合效果的瀝青混凝土具有重要的意義。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阻燃溫拌感應加熱自愈合瀝青混凝土及其制備方法,用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瀝青混凝土阻燃性能、溫拌性能和自愈合性能差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阻燃溫拌感應加熱自愈合瀝青混凝土的制備方法,原料組分按重量份計,包括如下步驟:
將1~3份有機硅改性層狀雙金屬氫氧化物、1~3份石墨烯和0.2~0.5份有機降粘劑混合均勻,得到阻燃溫拌劑;
將4~8份鋼棉纖維和預先加熱至130~140℃的1800~2200份集料進行預拌和,隨后加入100份預先加熱至140~150℃的改性瀝青和上述阻燃溫拌劑進行攪拌85~95s,然后加入170~230份礦粉進行攪拌85~95s,再經成型工序,得到阻燃溫拌感應加熱自愈合瀝青混凝土。
本發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阻燃溫拌感應加熱自愈合瀝青混凝土,該阻燃溫拌感應加熱自愈合瀝青混凝土通過本發明第一方面提供的阻燃溫拌感應加熱自愈合瀝青混凝土的制備方法得到。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本發明通過向體系中加入有機硅改性層狀雙金屬氫氧化物、石墨烯、有機降粘劑和鋼棉纖維,能夠充分發揮各組分的協同作用,顯著提高改性瀝青混凝土的阻燃性能、溫拌性能和自愈合性能。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阻燃溫拌感應加熱自愈合瀝青混凝土的制備方法,原料組分按重量份計,包括如下步驟:
S1:將1~3份有機硅改性層狀雙金屬氫氧化物、1~3份石墨烯和0.2~0.5份有機降粘劑混合均勻,得到阻燃溫拌劑;
S2:將4~8份鋼棉纖維和預先加熱至130~140℃的1800~2200份集料進行預拌和,隨后加入100份預先加熱至140~150℃的改性瀝青和上述阻燃溫拌劑進行攪拌85~95s,然后加入170~230份礦粉進行攪拌85~95s,再經成型工序,得到阻燃溫拌感應加熱自愈合瀝青混凝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理工大學,未經武漢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44984.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