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方形暗井的折返暗挖施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040953.0 | 申請日: | 2021-01-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32775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3-03 |
| 發明(設計)人: | 王浩;阮茵;裴慶玲;付韶榮;韓亞文;祁楠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正坤市政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D9/00 | 分類號: | E21D9/00;E21D9/14;E21D11/00;E21D1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維正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趙萬凱 |
| 地址: | 101200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方形 折返 施工 方法 | ||
本申請涉及一種方形暗井的折返暗挖施工方法,具體步驟如下:第一步、施工準備;第二步、暗挖隧道;第三步、施工腔挖掘:在隧道抵達方形暗井的施工區域時,開始進行施工腔挖掘;施工腔包括與暗挖隧道相連通的且斷面逐漸增大的漸變段以及主腔室;第四步、隧道外延、折返回填:將隧道與漸變段相對接的一端向漸變段的內部外延形成延伸段,并將延伸段遠離隧道的一端與漸變段的頂部之間進行封閉形成回填腔,最后向回填腔的內部填入回填物;第五步、方形暗井施工;第六步、填充混凝土:向成型的方形暗井與主腔室的墻壁之間的空間內澆筑混凝土。本申請具有在無法進行明挖法進行熱力小室的方形暗井施工的情況下保證施工的正常開展。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建筑施工的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方形暗井的折返暗挖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集中供熱在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社區管理、提高城市生活質量及降低生活費用等方面有顯著的優越性,目前已成為城市供熱的重要方式,在建和擬建的集中供熱工程日漸增加。在我國,尤其是在像大城市里,由于地面空間寶貴,而且地下空間也已經因各種用途正在被逐漸開發,修建熱力隧道集中安置熱力管線將迫在眉睫。
熱力小室(閥門井)是地下管線及地下管道(如自來水、油、天然氣管道等)的閥門井。為了在需要進行開啟和關閉部分管網操作或者檢修作業時方便,就設置類似小房間的一個坑(或井),將閥門等安裝布置在這個坑里,便于定期檢查、清潔和疏通管道,防止管道堵塞的樞紐。
針對上述中的相關技術,發明人發現目前很多施工區域的地下埋設各類管線設施埋深較淺,若采用傳統的明挖法進行施工,鑒于管線種類繁多,改移難度大、周期長,給地下小室的施工的開展造成了很大的困難。
發明內容
為了在無法進行明挖法進行熱力小室的方形暗井施工的情況下保證施工的正常開展,本申請提供一種方形暗井的折返暗挖施工方法。
本申請提供的一種方形暗井的折返暗挖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方形暗井的折返暗挖施工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施工準備:根據設計圖紙,確定與待施工的方形暗井相連通的已經施工完畢的豎井,確定施工方向;
第二步、暗挖隧道:根據確定好的施工方向,在已經施工完畢的豎井向待施工的方形暗井的所在位置進行隧道的暗挖施工;
第三步、施工腔挖掘:在隧道抵達方形暗井的施工區域時,開始進行施工腔挖掘;施工腔包括與暗挖隧道相連通的且斷面自與隧道相連通的一端向遠離隧道的一端逐漸增大的漸變段以及用于在內部施工方形暗井的主腔室;
第四步、隧道外延、折返回填:將隧道與漸變段相對接的一端向漸變段的內部外延形成延伸段,并將延伸段遠離隧道的一端與漸變段的頂部之間進行封閉從而使延伸段的上方與漸變段的頂部之間形成回填腔,最后向回填腔的內部填入回填物;
第五步、方形暗井施工:通過模板工程在主腔室內澆筑出方形暗井,待方形暗井成型后,拆除模板;
第六步、填充混凝土:向成型的方形暗井與主腔室的墻壁之間的空間內澆筑混凝土。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將隧道外延,并將隧道外延的延伸段與漸變段之間的頂部之間進行回填,從而使主腔室與隧道相接的一端形成豎直的墻面,從而保證了結構的受力,從而能夠在主腔室的內部形成設計所需的方形暗井。
可選的,所述第三步、施工腔挖掘步驟中,漸變段以及主腔室通過CD法進行挖掘。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能夠適用于地層較差和不穩定巖體,且地面沉降要求嚴格的地下工程施工。
可選的,所述第二步、隧道暗挖的具體步驟如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正坤市政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北京正坤市政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4095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