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大孔徑大視場的小型攝影物鏡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040218.X | 申請日: | 2021-01-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79511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08 |
| 發明(設計)人: | 楊丹;陳召全;彭繼;張偉;齊洋;盧業能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航華東光電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B13/00 | 分類號: | G02B13/00;G02B13/06;G02B13/14 |
| 代理公司: | 安徽華普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4151 | 代理人: | 蔡慶新 |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孔徑 視場 小型 攝影 物鏡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大孔徑大視場的小型攝影物鏡,包括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光闌、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第七透鏡、第八透鏡、第九透鏡、及成像設備,從物體發出的光線依次經過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光闌、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第七透鏡、第八透鏡、第九透鏡后輸出光線。本發明提供的小型攝影物鏡,兼顧小型化、輕量化與高成像質量,能夠更好地適用于各類應用場景,同時還具有大孔徑、大視場角、小畸變的特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主要涉及光學成像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大孔徑大視場的小型攝影物鏡。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各類電子產品的迅速更新換代,各類便攜式電子產品正趨于小型化,同時,市場對產品端成像鏡頭的要求也逐漸多元化。在成像儀器中,光學鏡頭設計的合理性,直接決定了成像儀器的成像質量?,F階段,除了要求成像鏡頭具有小型化、輕量化的特征以能夠更好地適用于各類應用場景外,還要求鏡頭具有大孔徑、高像質、小畸變、大視場等特征,以滿足各個領域的成像需求。
在一篇專利名為光學成像系統(專利公開號:CN205826951U)中提到了使用四片非球面透鏡實現小型的光學成像系統,系統收光能力強,但存在較大的畸變,不利于人眼直接觀察。在一篇專利名為光學系統及包括此的相機(專利公開號:CN106886085B)中使用兩組透鏡實現光學變焦,但變焦系統的總長較大,難以滿足小型化及輕量化的使用需求。
發明內容
發明目的
本發明提供一種兼顧小型化、輕量化與高成像質量的大孔徑大視場的小型攝影物鏡。
發明內容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大孔徑大視場的小型攝影物鏡,包括光學成像系統,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包括:前組透鏡組,由多個分別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鏡和具有負屈光力的透鏡構成;后組透鏡組,由多個分別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鏡和具有負屈光力的透鏡構成;成像面,位于后組透鏡組一側;光闌,位于其中兩組透鏡組中兩個透鏡之間。
進一步的,所述前組透鏡組由光學成像系統的物側至所述成像面依次包括:第一透鏡,具有屈光力;第二透鏡,具有屈光力;第三透視鏡;具有屈光力。
進一步的,所述后組透鏡組由光學成像系統的物側至所述成像面依次包括:
第四透鏡,具有屈光力;第五透鏡,具有屈光力;第六透鏡,具有屈光力;第七透鏡,具有屈光力且粘合到所述第六透鏡;第八透鏡,具有屈光力;第九透鏡,具有屈光力。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透鏡具有正屈光度;所述第二透鏡具有正屈光度;所述第三透鏡具有負屈光度;所述第四透鏡具有正屈光度;所述第五透鏡具有正屈光度;所述第六透鏡具有正屈光度;所述第七透鏡具有負屈光度;所述第八透鏡具有正屈光度;所述第九透鏡具有負屈光度。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透鏡的折射率Nd1≥1.7,所述第一透鏡的阿貝數Vd1≥35;所述第二透鏡的折射率Nd2≥1.8,所述第二透鏡的阿貝數Vd2≥41;所述第三透鏡的折射率Nd3≤1.85,所述第三透鏡的阿貝數Vd3≥20;所述第四透鏡的折射率Nd4≥1.8,所述第四透鏡的阿貝數Vd4≤50;所述第五透鏡的折射率Nd5≤1.8,所述第五透鏡的阿貝數Vd5≥40;所述第六透鏡的折射率Nd6≥1.5,所述第六透鏡的阿貝數Vd6≤70;所述第七透鏡的折射率Nd7≥1.7,所述第七透鏡的阿貝數Vd7≤22;所述第八透鏡的折射率Nd8≥1.8,所述第八透鏡的阿貝數Vd8≥40;所述第九透鏡的折射率Nd9≤1.6,所述第九透鏡的阿貝數Vd9≥50;其中所述第七透鏡與所述第六透鏡的折射率的差值Nd7-Nd6≤0.4;所述第六透鏡的阿貝數與所述第七透鏡的阿貝數Vd6-Vd7≥30。
進一步的,所述前組透鏡組的焦距為f前,所述后組透鏡的焦距為f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航華東光電有限公司,未經中航華東光電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40218.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