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智能坡度測量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039445.0 | 申請日: | 2021-01-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66555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16 |
| 發明(設計)人: | 吳竹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網感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C9/00 | 分類號: | G01C9/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1252 | 代理人: | 李姍姍 |
| 地址: | 611730 四川省成都市郫***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智能 坡度 測量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一種智能坡度測量方法,涉及測量方法領域。該智能坡度測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坡底設立一個基點,在山坡上的待測位置設立一個點,測距激光探頭為兩個分別設置在坡底選定的點跟坡頂設置的點,兩個測距激光探頭射出的激光分別位于坡頂和坡底,在基點測量山坡上的點之間的高度差與相對的距離。該智能坡度測量方法,通過測距激光探頭為兩個分別設置在坡底選定的點跟坡頂設置的點,兩個測距激光探頭射出的激光分別位于坡頂和坡底,在基點測量山坡上的點之間的高度差與相對的距離,從而達到對相對高度的位置的坡度比進行測量,方便快捷,省事省力。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測量方法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智能坡度測量方法。
背景技術
坡度測量是保證工程質量所必不可少的一個控制性環節,如果測量方法不當,將直接給建筑結構帶來外觀線形差異、結構受力不合理等問題,嚴重影響結構的適用性和耐久性等;
現有坡度測量采用人工測量,測量的方式通過拉設測量尺進行測量,但是這種測量方式一方面,測量的準確度不高;另一方面,測量效率低;再一方面,在測量時,需要多人同時進行操作且勞動強度較大。
發明內容
(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智能坡度測量方法,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二)技術方案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智能坡度測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坡底設立一個基點,在山坡上的待測位置設立一個點,測距激光探頭為兩個分別設置在坡底選定的點跟坡頂設置的點,兩個測距激光探頭射出的激光分別位于坡頂和坡底,在基點測量山坡上的點之間的高度差與相對的距離;
橫向坡度P1及縱向坡度P2結果取各測量結果的絕對平均值,每批測量不少于50組;
橫向坡度,測距激光探頭設置的兩個基點距離:
P1=h1/t1
式中:P1——橫向坡度
h1——每組兩點的高差
t1——每組兩點間距離
縱向坡度,測距激光探頭設置的兩個基點距離:
P2= h2/t2
式中:P2——縱向坡度
h2——同道上相鄰兩點的高差
t2——同道上相鄰兩點間距離。
優選的,所述每組兩點的高差通過GPS、經緯儀或者平板儀測量進行定位測量。
優選的,所述方法還包括有GPS定位模塊、4G通信模塊和遠端數據服務器,GPS定位模塊、測距激光探頭和電學長度傳感器均與4G通信模塊數據交互,4G通信模塊與遠端數據服務器數據交互。
優選的,所述俯仰角的標定值和每一測量點的所述縱向夾角,修正每一測量點的所述第一俯仰角,得到每一測量點的第二俯仰角。
優選的,所述方法還包括有氣壓測量,坡底設置的基點與坡頂設置的基點氣壓差,提高計算,得到相對的距離與高度比。
優選的,所述第一測距儀組和第二測距儀組,所述慣性測量儀的兩個水平軸分別與所述檢測車的長度方向和寬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一測距儀組包括至少兩個沿所述檢測車的寬度方向均勻間隔設置的第一測距儀,所述第二測距儀組包括至少兩個沿所述檢測車的長度方向均勻設置的第二測距儀,所述第一測距儀和所述第二測距儀發射的射線均平行于所述檢測車的高度方向。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智能坡度測量方法,其具備的有益效果如下:
該智能坡度測量方法,通過測距激光探頭為兩個分別設置在坡底選定的點跟坡頂設置的點,兩個測距激光探頭射出的激光分別位于坡頂和坡底,在基點測量山坡上的點之間的高度差與相對的距離,從而達到對相對高度的位置的坡度比進行測量,方便快捷,省事省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網感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成都網感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3944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