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識別煙霧火焰的報警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039384.8 | 申請日: | 2021-01-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65671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02 |
| 發明(設計)人: | 謝雨芃;蔣月學;潘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澳晟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8B17/06 | 分類號: | G08B17/06;G08B17/10;G08B17/117;G08B17/12;G06K9/00;G06N3/04;G06N3/08;G16Y20/10;G16Y40/10;G16Y40/20;G16Y40/50;G01D21/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鑫之航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32410 | 代理人: | 姚蘭蘭 |
| 地址: | 210000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識別 煙霧 火焰 報警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識別煙霧火焰的報警方法,包括系統組網,系統設置,系統學習及火災判斷檢測等四個步驟;系統組網時,首先構建一個報警服務器,并根據管理工作設置若干報警終端,和根據待監測空間結構,在待監測空間范圍內設置若干檢測點和若干理論火源點,且每個理論火源點正上方均設一個檢測點,然后為各監測點處設置一個煙霧火焰識別終端;本發明系統構成結構簡單,使用靈活方便,通用性好,一方面可有效滿足各類場地火災監控報警作業的需要,系統組網、維護便捷,從而極大的提高了本發明的通用性和靈活性;另一方面可有效的提高火災檢測作業的精度,有效防止火災漏報、誤報情況發生,從而達到提高火災報警的精度、及時性和準確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識別煙霧火焰的報警方法,屬消防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在市場上有大量的消防監控設備或監控系統,隨火災預警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專利公開號為CN206097356U,公開日為20170412,專利申請號為201621019260.4,專利名稱為智能火災聲光報警器裝置;專利公開號為CN205881094U,公開日為20170111,專利申請號為201620876424.9,專利名稱為一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但在實際火災檢測及報警工作中發現,當前所使用的火災檢測監控設備或系統往往均為基于傳統的煙霧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實現對檢測范圍內煙霧濃度檢測達到火災檢測及預警作業的需要,且對傳感器接收的數據也缺乏精確且高效的數據處理能力,從而一方面造成了當前的火災檢測預警設備僅能滿足特定使用條件,使用的靈活性和通用性均相對較差;另一方面也導致對火災預警的精確性較差,誤報、漏報情況較為嚴重,從而嚴重影響了火災預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針對這一現狀,迫切需要開發一種全新的火災監管識別系統,以滿足實際工作的需要。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上存在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于識別煙霧火焰的報警方法,以達到滿足實際工作使用需要的目的。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用于識別煙霧火焰的報警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系統組網,首先構建一個報警服務器,并根據管理工作設置若干報警終端,和根據待監測空間結構,在待監測空間范圍內設置若干檢測點和若干理論火源點,且每個理論火源點正上方均設一個檢測點,然后為各監測點處設置一個煙霧火焰識別終端,且各煙霧火焰識別終端軸線與水平面呈0°—90°夾角,最后將各檢測點的煙霧火焰識別終端及報警終端通過通訊網絡與報警服務器建立數據連接;
S2,系統設置,完成S1步驟后,首先由報警服務器分別為各煙霧火焰識別終端及報警終端分配獨立的通訊地址和硬件識別編碼,然后在報警服務器中錄入,相應的基于LSTM的智能預測系統、深度學習神經網絡系統及基于二值化運算的連通域圖像識別子系統,完成系統設置;
S3,系統學習,完成S2步驟后,報警服務器首先通過各煙霧火焰識別終端持續對待檢測范圍環境參數進行檢測,并將檢測后的數據通過基于LSTM的智能預測系統、深度學習神經網絡系統進行統計運算,獲得待檢測范圍亮度變化率、火焰分布范圍、環境溫度變化率、空氣質量變化率、PM2.5變化速率及空氣成分變化率,并將得到的亮度變化率、火焰分布范圍、環境溫度變化率、空氣質量變化率、PM2.5變化速率及空氣成分變化率匯總運算,得到火災判斷基準;
S4,火災判斷檢測,在完成S3步驟作業后,即可由煙霧火焰識別終端對待檢測范圍中的煙霧變化及火焰變化進行檢測,并將檢測到的火焰和煙霧變化數據發送至報警服務器,然后由報警服務器對接收的數據與S3步驟獲得的火災判斷基準進行比對,即可得到火災預警數據,然后將火災預警數據發送至各報警終端即可完成火災報警。
進一步的,所述的S1步驟中,各檢測點之間間距為0.5—5米,且檢測點與理論火源點間間距不小于1米。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澳晟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南京澳晟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39384.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逆止閥
- 下一篇:一種無觸點可變拓撲電機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