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海上淡水收集裝置在審
申請號: | 202110039177.2 | 申請日: | 2021-01-07 |
公開(公告)號: | CN112919569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08 |
發明(設計)人: | 姚永杰;劉書林;戴圣龍;朱偉;司高潮;劉秋紅;李川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特色醫學中心 |
主分類號: | C02F1/14 | 分類號: | C02F1/14;C02F1/04;E03B3/02;E03B3/28;C02F103/08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地址: | 200043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海上 淡水 收集 裝置 | ||
本發明涉及一種海上淡水收集裝置,包括淡水冷凝收集板、漂浮底盤、防海浪壁、淡水收集口、淡水收集桶、淡水收集管和淡水儲存箱,晴天時,利用陽光直射或者陽光聚集形成的溫室效應,將裝置內的海水蒸發,并通過淡水冷凝收集板冷凝收集,得到淡水,雨天時,直接利用漏斗形的淡水冷凝收集板收集雨水,得到淡水。本發明結構簡單,易于維護,無需提高額外能源驅動,依靠重力、冷凝等非能動方式,可實現晴天、雨天皆能收集淡水,提高淡水收集效率,降低淡水收集的能源消耗和維護成本。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淡水收集裝置,屬于淡水生產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結構簡單,非能動式海上淡水收集裝置。
背景技術
我國海域遼闊,島礁眾多,在海上作業期間,淡水是作業人員最基本的保障,隨著我國海洋開發的逐步推進,海上漁業、海島開發、海洋勘察、鉆井、海上防務等工作越來越多,在開發前期,作業呈現小規模、分散性等特點,現有的各種形式的海水淡化裝置,都是大型的海水淡化裝置,結構復雜,且需要大量的電力或其他能源的支持,一旦出現故障,維修也非常困難,因此現有的海水淡化裝置不適用于當前海洋作業的小型化需求。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缺點,本發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非能動式海上淡水收集裝置。
本發明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
一種海上淡水收集裝置,包括淡水冷凝收集板、漂浮底盤、防海浪壁、淡水收集口、淡水收集桶、淡水收集管和淡水儲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底盤與所述防海浪壁的底部相連,所述防海浪壁的頂部與所述淡水冷凝收集板相連,所述淡水冷凝收集板設置成向中心斜坡狀,形成漏斗形,在所述淡水冷凝收集板的底部開有小孔,所述小孔與所述淡水收集口相接,所述淡水收集桶置于所述淡水冷凝收集板的下方,并且所述淡水收集口置于所述淡水收集桶內,所述淡水收集桶通過所述淡水收集管與所述淡水存儲箱相連。
在具體實施例中,所述淡水冷凝收集板采用透明玻璃板或凸透鏡玻璃板。
在具體實施例中,所述漂浮底盤上開有貫通孔,所述漂浮底盤采用密度比海水低的材料制作而成。
在具體實施例中,所述漂浮底盤的底端固定設置質量塊。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發明設置漂浮底盤,使該裝置可以漂浮于海面上,漏斗狀的淡水冷凝收集板,在晴天時,利用陽光照射和溫室效應,淡水收集裝置內的海水溫度升高被蒸發,水蒸汽接觸到淡水冷凝收集板,溫度下降產生凝結,凝結的水向下匯聚,通過淡水收集口外壁進入淡水收集桶,流入淡水儲存箱,如果采用凸透鏡作為淡水冷凝收集板材料,能夠將太陽能聚焦到淡水收集裝置內,加速海水溫度升高和蒸發,從而加快淡水收集的速度。在雨天時,雨水落到淡水冷凝收集板上,向下匯聚到淡水收集口,進入淡水收集桶,通過淡水收集管進入淡水儲存箱,本發明結構簡單,易于維護,無需提高額外能源驅動,依靠重力、冷凝等非能動方式,可實現晴天、雨天皆能收集淡水,提高淡水收集效率,降低淡水收集的能源消耗和維護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整體結構正視圖。
圖2是本發明的整體結構俯視圖。
圖3是本發明的工作狀態時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給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以詳細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
圖1是本發明的整體結構正視圖,圖2是本發明的整體結構俯視圖,圖3是本發明的工作示意圖。如圖1、圖2所示,本發明提供的海上淡水收集裝置,包括淡水冷凝收集板1、漂浮底盤9、防海浪壁4、淡水收集口2、淡水收集桶3、淡水收集管6和淡水儲存箱7。漂浮底盤9與防海浪壁4的底部相連,在漂浮底盤9與防海浪壁4連接處設置有支撐橫梁12,以確保漂浮底盤9與防海浪壁4可靠固定,在支撐橫梁12的圓周上有固定鉤8,可利用繩索將整個海上淡水收集裝置拖曳至指定位置并固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特色醫學中心,未經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特色醫學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3917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