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彎管機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038441.0 | 申請日: | 2021-01-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62043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09 |
| 發明(設計)人: | 肖世文;肖世祥;夏明清;黃廣治;肖世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山精達特克機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D9/07 | 分類號: | B21D9/07;B21D9/16;B21D43/28;B21C51/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嘉權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何嘉杰 |
| 地址: | 528400 廣東省中山市南區***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彎管 | ||
本發明公開了彎管機,包括機架、第一固定裝置、第二固定裝置、彎模具以及翻轉裝置,第一固定裝置包括至少一第一固定機構,第一固定機構包括第一插芯以及第一靠模,第一插芯與第一靠模之間設置有第一夾管間隙,第二固定裝置包括與第一固定機構一一對應的第二固定機構,第二固定機構包括第二插芯第二靠模,第二插芯與第二靠模之間設置有第二夾管間隙,彎模具設置在第一固定機構和第二固定機構之間,翻轉裝置設置在機架上,翻轉裝置與第一固定裝置和/或第二固定裝置連接以能夠驅使第一固定裝置和第二固定裝置相對轉動,無需采用鋸片切割管材,不會產生銅屑,管材的兩端被第一固定機構以及第二固定機構夾緊固定,使得彎管的彎曲后端面平齊。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管材加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彎管機。
背景技術
傳統的彎管機,對管材彎曲加工時,一般先將管材折彎,而后再用鋸片對折彎后的管材的兩端面進行切割,鋸片切割會使得成品上附帶有碎屑、潤滑油等,需要清洗,工藝麻煩,能源損耗較大,并且清洗的廢料需要處理,否則存在污染環境的風險。
現有彎管設備,可以先截取合適長度的管材,而后對截取的管材的一端進行夾緊固定,另一端處于自由狀態,通過機器帶動自由端,以驅使管材彎曲,相對于以往的彎管工藝更加簡潔,節省清洗環節,減少環境污染,但是,彎曲過程中,彎管內外兩側的彎曲半徑不同,彎管內外兩側的拉伸度不一樣,當彎管的直線段長度很短時,使得彎管的自由端會產生嚴重的斜口問題,導致成品質量較低,增加生產成本。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發明提出彎管機,簡化彎管工藝,解決彎管端面的斜口問題,提高成品質量。
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實施例的彎管機,包括:機架;第一固定裝置,所述第一固定裝置包括至少一第一固定機構,所述第一固定機構包括第一插芯以及第一靠模,所述第一插芯與所述第一靠模之間設置有第一夾管間隙;第二固定裝置,所述第二固定裝置包括與所述第一固定機構一一對應的第二固定機構,所述第二固定機構包括第二插芯以及第二靠模,所述第二插芯與所述第二靠模之間設置有第二夾管間隙;彎模具,設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機構和所述第二固定機構之間;翻轉裝置,設置在所述機架上,所述翻轉裝置與所述第一固定裝置和/或第二固定裝置連接以能夠驅使所述第一固定裝置和所述第二固定裝置相對轉動。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彎管機,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彎管機,能夠對截取的管材進行彎管處理,無需采用鋸片切割,不會產生銅屑,工藝簡單,降低能源損耗,并且減少廢料的產生,節能環保,管材的一端接入第一固定機構中的第一夾管間隙中,第一靠模抵接在管材一端的外側壁上,第一插芯可以插入管材的一端,對管材一端的內側壁抵接,同樣地,管材的另一端接入第二固定機構中的第二夾管間隙中,第二靠模抵接在管材另一端的外側壁上,第二插芯插入管材的另一端,對管材另一端的內側壁抵接,彎模具用于抵接在管材中部的側壁上,翻轉裝置驅使第一固定裝置和第二固定裝置相對轉動,從而使得管材彎曲成彎管,彎曲過程中,管材沿彎模具拉伸,彎曲時雖然兩側的彎曲半徑不同,但由于管材的兩端各自被第一固定機構以及第二固定機構夾緊固定,外側的拉伸量相對變大,因此彎管的兩端的端口不會因為彎管外側收縮而產生縮口問題,使得彎管的端面平齊,提高成品質量。
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第一固定裝置包括第一基座、第一平移驅動機構、第一抵接管、第一安裝座和第二安裝座,所述翻轉裝置與所述第一基座連接,所述第一抵接管活動套設在所述第一插芯上,所述第一插芯設置在第一安裝座上,所述第一抵接管設置在第二安裝座上,所述第一平移驅動機構設置在所述第一基座上,所述第一平移驅動機構分別與所述第一安裝座和所述第二安裝座連接,所述第一平移驅動機構能夠驅使所述第一安裝座和所述第二安裝座沿所述第一插芯的插設方向相對于所述第一基座平移,或者所述第一平移驅動機構能夠驅使所述第一安裝座和所述第二安裝座沿所述第一插芯的插設方向相對平移。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山精達特克機械有限公司,未經中山精達特克機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3844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