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污泥源減量裝置及污泥源減量工藝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038410.5 | 申請日: | 2021-01-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59083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08 |
| 發明(設計)人: | 鄧歡忠;孫連鵬;呂慧;金輝;王昭凱;楊裕昊;陳傳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山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3/30 | 分類號: | C02F3/30 |
| 代理公司: |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王南杰 |
| 地址: | 511400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污泥 源減量 裝置 工藝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污泥源減量裝置以及污泥源減量工藝。本發明的污泥源減量裝置包括包括生物選擇器以及沿著污水流動方向依次連接的厭氧池、缺氧池、曝氣池以及二沉池,所述生物選擇器的進泥口連通于所述二沉池,所述生物選擇器的出泥口連通于所述曝氣池。本發明的污泥源減量裝置能保證污水處理達標的同時,實現污泥源減量化,提升了污泥處理處置效率,降低了污泥的處理處置費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污水處理技術,特別是涉及一種污泥源減量裝置及污泥源減量工藝。
背景技術
近年來,污水處理排放標準日趨嚴格,污水處理過程中所產生的污泥是制約污水處理行業良性發展的重要瓶頸。
傳統的污水處理工藝所產生的污泥如果得不到及時妥善的處理處置,例如直接外運、直接農用、任意堆放和不規范的填埋,均會導致污泥中的污染物進入土壤、地表水體和地下水系統,造成二次污染,從而嚴重影響污水處理的實際成效。目前,對于污泥的處理處置情況不容樂觀,例如以污泥濃縮、污泥脫水以及衛生填埋為主的方式,只能一定程度上緩解剩余污泥的產出壓力,另外,上述處置方式本身也存在著局限性。同時,污泥處理處置的費用高,約占污水處理廠運行費用的20%~45%。
發明內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污泥源減量裝置及污泥源減量工藝。該污泥源減量裝置能保證污水處理達標的同時,實現污泥源減量化,提升了污泥處理處置效率,降低了污泥的處理處置費用。
一種污泥源減量裝置,包括生物選擇器以及沿著污水流動方向依次連接的厭氧池、缺氧池、曝氣池以及二沉池,所述生物選擇器的進泥口連通于所述二沉池,所述生物選擇器的出泥口連通于所述曝氣池。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污泥源減量裝置還包括攪拌機構,所述攪拌機構連接于所述生物選擇器以用于攪拌所述生物選擇器內的下層泥水混合液與上清液形成泥水混合液以用于出泥,或者用于攪拌下層泥水混合液與上清液用于混勻。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污泥源減量裝置還包括第一驅動泵,所述第一驅動泵連接在所述二沉池與所述生物選擇器之間的進泥管道上;
和/或,所述污泥源減量裝置還包括第一流量計,所述第一流量計連接在所述二沉池與所述生物選擇器之間的進泥管道上;
和/或,所述污泥源減量裝置還包括第一閥門組件,所述第一閥門組件連接在連接所述二沉池與所述生物選擇器之間的進泥管道上。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污泥源減量裝置還包括第二驅動泵,所述第二驅動泵連接在所述生物選擇器與所述曝氣池之間的出泥管道上;
和/或,所述污泥源減量裝置還包括第二流量計,所述第二流量計連接在所述生物選擇器與所述曝氣池之間的出泥管道上;
和/或,所述污泥源減量裝置還包括第二閥門組件,所述第二閥門組件連接在所述生物選擇器與所述曝氣池之間的出泥管道上。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生物選擇器與進泥管道連接的進泥口高度大于4/5H或小于3/5H,所述生物選擇器與出泥管道連接的出泥口高度位于3/5H~4/5H之間,其中,H為所述生物選擇器的有效高度。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曝氣池通過內回流管道連接于所述缺氧池;
和/或,所述二沉池通過外回流管道連接于所述厭氧池。
一種污泥源減量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將污水依次經過厭氧池、缺氧池以及曝氣池分別進行厭氧處理、缺氧處理以及曝氣處理;
將所述曝氣池內的混合液經過二沉池進行固液分離處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山大學,未經中山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3841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