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可側向超聲激勵和探測的一體化光纖式光聲探頭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037631.0 | 申請日: | 2021-01-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58180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29 |
| 發明(設計)人: | 李成;盧杉杉;劉健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21/17 | 分類號: | G01N21/17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南長風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674 | 代理人: | 鄭海;張學元 |
| 地址: | 100083***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側向 超聲 激勵 探測 一體化 光纖 式光聲 探頭 | ||
本發明公開一種可側向超聲激勵和探測的一體化光纖式光聲探頭,探頭中光纖(1)的側壁被拋磨,并沉積有光聲材料(31),形成光聲信號激勵單元(3)以激勵光聲信號;并通過飛秒激光刻蝕,制作法布里?珀羅(Fabry?Perot,F?P)干涉腔,形成由介質鏡(21)—聚合物膜(22)—介質鏡(23)組成的F?P腔式光聲信號探測單元(2),用于光聲信號的探測;在光纖纖芯(4)上制作45度斜光柵(5),用于激勵光與探測光的分離。由于斜光柵(5)的濾波作用,光纖(1)內傳輸的激勵光束經斜光柵(5)透射至光纖端(6)附近的光聲信號激勵單元(3),沉積的光聲材料(31)在光聲效應作用下激發超聲信號;探測光束經由斜光柵反射至光纖側面的F?P干涉腔以探測光聲信號。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光纖傳感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可側向超聲激勵和探測的一體化光纖式光聲探頭。
背景技術
1880年,貝爾發現在周期性光源照射下,物體會發出聲信號(BELL A G.Upon theproduction and reproduction of sound by light[J].Journal ofthe SocietyofTelegraph Engineers,1880,9(34):404–426.),這一現象被稱為光聲效應。即當光照射到某一物體上時,物體吸收光能轉化為熱能,發生體積的膨脹;當采用脈沖光源或調制光源時,物體溫度的升降會引起體積漲縮,從而可以向外輻射聲波。傳統的超聲換能器多為基于壓電效應的壓電晶體制成,其結構尺寸相對較大且易受電磁干擾,而基于光聲效應制作的光纖式光聲探頭具有柔性化、微型化、抗電磁干擾等優勢。
目前,光聲效應在光纖傳感領域的應用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僅利用光纖傳輸激光,待測物體吸收脈沖激光后產生超聲;另一類是在光纖端面制備涂層,涂層吸收脈沖激光后產生超聲。前者較容易在單根光纖上實現光聲信號激勵和探測的一體化。1998年,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P.C.Beard等人在多模光纖端頭利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制作了F-P聲探測器(P.C.Beard,F.Perennes,E.Draguioti,et al.Optical fiberphotoacoustic–photothermal probe[J].Optics Letters,1998,23(15):1235-1237.)。但所制作的傳感器探頭需要使用水腔來匹配聲阻抗,導致其體積較大,同時探頭在探測過程中需要緊貼目標物,限制了其應用。2011年,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Edward Z.Zhang與PaulC.Beard在單模光纖上分別制作了前向和側向收發一體的F-P探頭,其中,前向探頭在雙包層光纖端包括光纖(1),介質鏡(21)—聚合物膜(22)—介質鏡(23)組成的F-P腔式光聲信號探測單元(2),沉積有光聲材料(31)的光聲信號激勵單元(3),以及位于光纖纖芯(4)上的45度斜光柵(5)。面沉積聚合物薄膜形成F-P腔;側向探頭在光纖包層表面沉積了F-P結構薄膜,同時將光纖端面拋磨成45度角用以反射激光至側面。(Edward Z.Zhang,PaulC.Beard.A miniature all-optical photoacoustic imaging probe[C].Photons PlusUltrasound:Imaging and Sensing,2011)。這種結構的探頭是將激勵光穿過透明薄膜后直接照射到目標物體上,較高的能量會導致目標物體發生熱燒蝕,而對光吸收系數不高的物體,其光聲效應會很微弱。這不同于本發明中基于光聲效應的超聲激發與探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未經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3763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