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大黃魚圍網養殖中的避流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036872.3 | 申請日: | 2021-01-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41109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28 |
| 發明(設計)人: | 高陽;呂惠蓉;劉艷麗;張偉佳;李海東;桂福坤;儲張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海洋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K63/00 | 分類號: | A01K63/00 |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航聯科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3304 | 代理人: | 蔡鼎 |
| 地址: | 316000 浙江省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大黃魚 圍網 養殖 中的 裝置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大黃魚圍網養殖中的避流裝置,包括錨樁,其特征在于,所述錨樁等間距設有多個,所述錨樁的底部插入海床,相鄰兩個所述錨樁的正面之間設有主網,所述錨樁的上套設有導向套,相鄰兩個所述導向套的頂面之間固定連接有第一網綱,所述第一網綱的頂部設有豎向副網,所述豎向副網的頂部設有第二網綱,所述第二網綱的頂部等間距設有多個浮塊,所述導向套的底面設有刮板,相鄰兩個所述導向套相互靠近的一側設有第三網綱,兩個所述第三網綱之間設有橫向副網。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魚類養殖技術領域,涉及一種避流裝置,特別是一種大黃魚圍網養殖中的避流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海洋養殖主要集中在網箱養殖、筏式養殖和圍網養殖,其中淺海大規模圍網養殖是傳統近岸灘涂圍網養殖向外海深水海域的拓展,但在結構上與傳統近岸灘涂圍網工程有顯著差異,是未來海洋養殖的重要形式之一。大型圍網養殖裝置一般由養殖圍網、設置在養殖圍網的上網綱上的浮子、設置在養殖圍網的下網綱上的沉子、海底樁或錨及其輔助設施等構成。
大黃魚主要棲息于沿岸及近海砂泥底質水域,適合圍網養殖,然而當漲潮或風大浪急時,圍網中的大黃魚容易隨海流從圍網中流失,而直接加高將圍網的高度使其高于漲潮時海水高度,又會使圍網內的漂浮物不易清理。因此,設計出一種大黃魚圍網養殖中的避流裝置是很有必要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大黃魚圍網養殖中的避流裝置,該避流裝置具有使用效果好的特點。
本發明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大黃魚圍網養殖中的避流裝置,包括錨樁,其特征在于,所述錨樁等間距設有多個,所述錨樁的底部插入海床,相鄰兩個所述錨樁的正面之間設有主網,所述錨樁的上套設有導向套,相鄰兩個所述導向套的頂面之間固定連接有第一網綱,所述第一網綱的頂部設有豎向副網,所述豎向副網的頂部設有第二網綱,所述第二網綱的頂部等間距設有多個浮塊,所述導向套的底面設有刮板,相鄰兩個所述導向套相互靠近的一側設有第三網綱,兩個所述第三網綱之間設有橫向副網。
所述錨樁的橫截面由弧形和矩形拼接而成,且弧形為大于二分之一的圓弧。
所述導向套的中部設有凹槽,且所述凹槽的形狀與錨樁的橫截面的形狀相同。
所述刮板圍繞凹槽的外圍設置,所述刮板由導向套的底面傾斜向下設置,所述刮板靠近錨樁的一端距離錨樁的距離小于凹槽的內壁距離錨樁的距離。
所述橫向副網位于主網的后方,所述豎向副網位于橫向副網的后方,且所述橫向副網與主網之間的間隙、豎向副網和橫向副網之間的間隙均小于大黃魚魚苗的尺寸。
所述主網與所述豎向副網在豎直方向上始終有重疊。
所述第一網綱的下表面通過繩索等間距固定有配重塊,所述配重塊的重力之和小于浮塊的浮力之和。
采用該結構,將錨樁打入海床圍成養殖區域,在圍網內放入魚苗,浮塊始終位于海面上,當漲潮時,浮塊帶動第二網綱、豎向副網、第一網綱向上移動,當退潮時,浮塊隨海水下移,在配重塊的重力作用下,導向套沿著錨樁向下移動,從而使豎向副網始終與海平面齊平,防止魚苗隨海浪從圍網上方逃出,橫向副網防止魚苗從主網與豎向副網之間的水平間隙中逃出,使用效果好。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大黃魚圍網養殖中的避流裝置具有以下優點:
本發明中通過導向套、配重塊及浮塊的設置,使豎向副網的上網綱始終與海平面齊平,避免漲潮時魚苗從圍網的頂部逃出,且不影響圍網內漂浮物的打撈。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A處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B-B處剖視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海洋大學,未經浙江海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36872.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底盤域控制器
- 下一篇:一種網絡電纜線路監測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