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終端狀態的上報、配置和切換方法、終端和網絡側設備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036138.7 | 申請日: | 2021-01-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765861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19 |
| 發明(設計)人: | 童輝;李新;烏力吉;宋丹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移動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72/04 | 分類號: | H04W72/04;H04L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銀龍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許靜;黃燦 |
| 地址: | 100053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終端 狀態 上報 配置 切換 方法 網絡 設備 | ||
本發明提供一種終端狀態的上報、配置、切換方法、終端和網絡側設備,屬于通信技術領域,其中,應用于網絡側設備的終端狀態上報方法,包括:接收終端發送的第一上報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上報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終端發送特殊時隙的最后一個符號的天線與發送上行時隙的第一個符號的天線可能不相同。本申請實施例能夠上報終端天線的沖突情況,以避免出現在連續的兩個符號上,在不同的天線上發射信號的情況,從而提升無線系統的上行傳輸性能,尤其可以提升上行時隙第一個符號的可靠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終端狀態的上報、配置和切換方法、終端和網絡側設備。
背景技術
在當前5G上使用的幀結構包括依次排列的:下行時隙、上行時隙以及特殊時隙,其中,特殊時隙用于在下行通信切換至上行通信的過程中提供保護間隙。其中,特殊時隙包括14個符號,其中,前6個為下行符號,中間4個符號作為保護間隔,最后4個為上行符號,即特殊時隙中的最后一個上行符號與上行時隙的第一個符號相鄰。
當前的終端往往具有4根接收天線以及1根或者2根發射天線,以及對應的接收射頻鏈路和發送射頻鏈路,在上行傳輸過程中,可能存在在連續的兩個符號上,終端在不同的天線上發射信號的情況,例如:為了使基站能夠獲得這4根接收天線的信道狀態信息,需要在所有的接收天線上分別進行探測參考信號(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的發送。這就需要把終端的發送射頻鏈路在不同的接收天線上進行切換,從而讓所有接收天線都有發送SRS的機會。當特殊時隙中的最后一個上行符號,被基站配置為在(可能按一定周期循環的)固定的天線上發送SRS;而相鄰的上行時隙上,終端將自主選取信號質量較好的一個天線發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此時,就出現了在連續的兩個符號上,在不同的天線上發射信號的情況。
由于終端無法迅速的從一個天線切換到另外一個天線,將造成上行時隙的第一個符號的信號發送可靠性差的問題,若網絡側繼續按照常規的解碼方式,對可靠性差的上行時隙的第一個符號的信號進行解碼,將造成解碼的結果不可靠。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終端狀態的上報、配置和切換方法、終端和網絡側設備,能夠在出現終端在連續的兩個符號上,在不同的天線上發射信號的情況時及時上報該狀態,以使網絡側設備據此采取對應的措施,以避免網絡側繼續按照常規的解碼方式,對可靠性差的上行時隙的第一個符號的信號進行解碼,從而提升上行時隙的第一個符號的信號的可靠性。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
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終端狀態的上報方法,應用于網絡側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終端發送的第一上報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上報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終端發送特殊時隙的最后一個符號的天線與發送上行時隙的第一個符號的天線可能不相同。
第二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SRS資源配置方法,應用于網絡側設備,所述方法包括:
向終端發送SRS資源配置信息,其中,所述SRS資源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終端切換發送SRS的天線,或者切換發送SRS的上行符號。
第三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探測參考信號SRS資源配置方法,應用于網絡側設備,所述方法包括:
向終端發送重配的SRS配置信息,并且,向所述終端發送重配前的SRS端口與重配后的SRS端口之間的映射關系。
第四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終端狀態的上報方法,應用于終端,所述方法包括:
向網絡側設備發送第一上報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上報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終端發送特殊時隙的最后一個符號的天線與發送上行時隙的第一個符號的天線可能不相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移動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移動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36138.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