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處理氨氮廢水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033718.0 | 申請日: | 2021-01-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75912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01 | 
| 發明(設計)人: | 雷晉淇;沈強華;陳雯 | 申請(專利權)人: | 昆明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9/04 | 分類號: | C02F9/04;C02F1/52;C02F101/16 | 
| 代理公司: | 天津煜博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2246 | 代理人: | 朱維 | 
| 地址: | 650093 云***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處理 廢水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處理氨氮廢水的方法,屬于廢水處理技術領域。本發明將水加入到泥磷中混合均勻形成懸濁液,將聚羧酸減水劑加入到懸濁液中,持續通入空氣,并在溫度為50~60℃時恒溫反應5~6h得到氧化懸濁液;將氧化懸濁液進行固液分離得到含磷溶液;將氨氮廢水過濾除雜,將含磷溶液加入至氨氮廢水中,再加入氫氧化鎂漿液調節水體pH值為9.5~10.5,反應沉淀,固液分離得到低氨氮廢水。本發明在堿性條件下,氨氮會和鎂離子、磷酸根結晶生成磷酸銨鎂白色沉淀,從而實現氨氮濃度的降低,經多級處理后出水可以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 8978?1996》,即氨氮≤50mg·L?1;本發明磷元素直接來源于工廠產出的泥磷,既無需再消耗其它磷資源,又達到了以廢治廢的目的。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處理氨氮廢水的方法,屬于廢水處理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工業廢水排放量與日俱增,帶來的氨氮污染愈發嚴重,總體上呈現污染源廣泛化、氨氮濃度急劇上升的趨勢,由于排放的氨氮廢水濃度不一,大部分有機物含量低,廢水性質日趨復雜,難以處理,已經引起了國內外的高度重視,對氨氮廢水的控制也日益嚴格。另外,過高濃度的氨氮廢水排放到江河湖等水體中,使得水體富營養化,造成溶解氧濃度降低、透明度降低、水質惡化,原有的生態系統和功能被破壞,氨氮還會影響到農業、漁業等行業,進而對人體健康構成危害。
工業上用來處理氨氮廢水的工藝技術有很多,一般使用頻次較多的是氯化法。此法是將氯氣或次氯酸鈉不斷加入到氨氮廢水中至飽和,氯氣或次氯酸鈉與水反應生成具有強氧化性的HOCl,HOCl會氧化氨使其轉化為氮氣進而揮發出來。該法優點是脫氨效果穩定,有機物含量越少氨氮處理效率越高,同時不受水的溫度和鹽度干擾,但是氯化反應過程會產生氯胺等有害副產物,需要進一步的深度處理。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中氨氮廢水處理的問題,提供一種處理氨氮廢水的方法,本發明采用磷酸銨鎂沉淀法,將磷元素合理利用,將其加熱到50℃以上,固態磷便會轉變為熔融態,與空氣中的氧氣接觸時,被氧化成磷酸根;向氨氮廢水中氫氧化鎂漿液和含有磷酸根的工業廢棄物泥磷,使其在堿性條件下生成難溶于水的磷酸銨鎂白色沉淀,經固液分離后從而達到除去氨氮的目的,其反應如下:
Mg2++NH4++PO43-+6H2O→NH4MgPO4·6H2O
操作較為簡單,脫氨率高,同時反應生成的沉淀物磷酸銨鎂還是無機復合肥的重要原料。
一種處理氨氮廢水的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1)將水加入到泥磷中混合均勻形成懸濁液,將聚羧酸減水劑加入到懸濁液中,持續通入空氣,并在溫度為50~60℃時恒溫反應5~6h得到氧化懸濁液;聚羧酸減水劑可分散泥磷顆粒,使磷在溫度為50~60℃時熔融出來迅速與氧反應生成磷酸根;
(2)將步驟(1)氧化懸濁液進行固液分離得到含磷溶液;
(3)將氨氮廢水過濾除雜,將步驟(2)含磷溶液加入至氨氮廢水中,再加入氫氧化鎂漿液調節水體pH值為9.5~10.5,反應沉淀,固液分離得到低氨氮廢水;氫氧化鎂漿液可引入Mg2+和OH-,調節水體的pH值并使Mg2+生成磷酸銨鎂白色沉淀以去除水體中的氨氮;
所述步驟(1)泥磷中磷質量含量為20~30%,聚羧酸減水劑的濃度為15~25kg·m-3,聚羧酸減水劑的加入量為懸濁液體積的0.1%~0.2%;
所述步驟(2)含磷溶液中PO43-濃度為260~330kg·m-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昆明理工大學,未經昆明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3371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