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海鮮菇工廠化瓶栽培育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033407.4 | 申請日: | 2021-01-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64072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13 |
| 發明(設計)人: | 黃志龍;陳國平;肖淑霞;柯麗娜 | 申請(專利權)人: | 漳州市經濟作物站 |
| 主分類號: | A01G18/00 | 分類號: | A01G18/00;A01G18/20 |
| 代理公司: | 合肥左心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4152 | 代理人: | 周翠娟 |
| 地址: | 363000***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海鮮 工廠 栽培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海鮮菇工廠化瓶栽培育方法,海鮮菇的工廠化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驟:一、材料的準備;需要準備母種培養基以及原種培養基,母種培養基為PDA培養基;原種培養基為干木屑、米糠以及麩皮;二、培養料的制備;準備原種培養基和母種培養基,將母種培養基中的干木屑、米糠以及麩皮搭配高粱、棉籽殼材料與原種培養基進行配比混合,然后靜置,等待充分吸水后,放入攪拌機內進行攪拌,攪拌后,即得到培養料。工廠化瓶栽海鮮菇采用了先進的工業化設備和技術,實現海鮮菇的自動化、標準化和規模化的生產,并且培養料,可以就地取材,大大的節省了運輸成本以及采購成本,使得海鮮菇的生產成本降低,提高了海鮮菇工業化生產的綜合經濟價值。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工業化養殖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海鮮菇工廠化瓶栽培育方法。
背景技術
海鮮菇又稱真姬菇、玉蕈、蟹味菇等,是近年馴化成功的藥食兼用珍稀菌,因該菇具有海鮮香味而得名。雖然海鮮菇在命名分類上同白玉菇,但商品菇的特征是菌柄稍長,其肉質肥厚,味道鮮美,富含豐富的蛋白質、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長期食用可降血壓、降低膽固醇,還有抗癌等輔助功效,被譽為“菇中之王”,鮮品保鮮期長達1個月,適宜遠銷,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供應不求,前景十分廣闊。
目前的,海鮮菇生產多以利用自然氣候為主,現代化程度低,產量及質量沒有保障,為提升農業發展水平,提高農產品品質,并加快海鮮菇的生產產量,為此本發明提供一種海鮮菇工廠化瓶栽培育方法。
發明內容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海鮮菇工廠化瓶栽培育方法,海鮮菇的工廠化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驟:
一、材料的準備
需要準備母種培養基以及原種培養基,母種培養基為PDA培養基;原種培養基為干木屑、米糠以及麩皮;
二、培養料的制備
準備原種培養基和母種培養基,將原種培養基內的水分控制在60-65%,PH控制在7.2-7.5之間,將母種培養基中的干木屑、米糠以及麩皮搭配高粱、棉籽殼材料與原種培養基進行配比混合,然后靜置,等待充分吸水后,放入攪拌機內進行攪拌,攪拌后,即得到培養料;
三、入瓶栽培
對培養料進行滅菌處理,滅菌冷卻后,把相應的培養料送入至無菌機房進行無菌操作,通過自動化機械設備,對培養料進行入瓶操作,把相應的攪拌料裝入至培養瓶中;
四、海鮮菇的栽培培養
首先需把瓶裝培養料送入至自動化接種機處,進行菌種接種處理,接種完成后,輸送機構把培養料送入至培養室內,控制合適的溫度,進行合理培養;給予合適溫度、濕度以及二氧化碳濃度,培養一定天數,到菌絲到達瓶底后,再繼續進行后熟培養一定天數,菌絲有稀疏轉為濃白、形成粗壯的菌絲體,料面出現白色粒狀,并分泌淺黃色的色素是,即達到生理成熟;
五、海鮮菇的出菇與采收
菌株長滿瓶后進入出菇管理階段,開瓶、搔菌措施常規進行操作,瓶通過工業化注水機構向瓶內注入10-15ml水,并在培養瓶瓶口處鋪蓋無紡布,控制培養溫度以及濕度;當菇蕾出現后,去除覆蓋的復方吧,控制培養溫度,并灑水機構向培養室內噴灑霧化水,保持室內濕度,并進行正常通風處理,控制二氧化碳濃度,等待一定天數,通過采摘設備對海鮮菇進行采摘操作。
優選的,所述原種培養基中干木屑、米糠以及麩皮的成分比為54%:33.4%:12.6%。
優選的,所述培養瓶的選擇可為500-1000ml之間。
優選的,所述栽培培養的溫度控制在20-22℃之間,且濕度控制在65%,二氧化碳濃度控制在3000-4000mg/L-1以下,前期培養天數50-55天左右,后期生理成熟培養天數為30-35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漳州市經濟作物站,未經漳州市經濟作物站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3340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