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檢測腸癌的標記物及其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033240.1 | 申請日: | 2014-08-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592980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02 |
| 發明(設計)人: | 于浩洋;蘇靜;陳勉喬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晉百慧生物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2Q1/6886 | 分類號: | C12Q1/6886 |
| 代理公司: | 廣東君龍律師事務所 44470 | 代理人: | 吳娟 |
| 地址: | 518055 廣東省深圳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檢測 腸癌 標記 及其 應用 | ||
本發明涉及用于檢測腸癌的標記物及其應用,具體涉及用于檢測腸癌的標記物,還涉及所述標記物在檢測腸癌中的應用以及相關的試劑盒和檢測方法。
本申請為分案申請,原申請的申請號為201710371888.3(201410403598.9),申請日為2014年8月15日,發明名稱為“用于檢測腸癌的標記物及其應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生物學和醫學檢驗領域,涉及用于檢測腸癌的標記物,還涉及所述標記物在檢測腸癌中的應用以及相關的試劑盒和檢測方法。
背景技術
腸癌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占胃腸道腫瘤的第二位。好發部位為直腸及直腸與乙狀結腸交界處,占60%。隨著人民生活方式和膳食結構的改變,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發病多在40歲以后,男女之比為2:1。目前.結直腸癌早期診斷的方法包括大便隱血檢測(Fecal occult blood test,FOBT)、結腸鏡檢測(Colonoscopy)、糞便DNA突變檢測和糞便RNA特異性基因檢測等,鋇灌腸(Double-contrast barium enema,DCBE)等。結腸鏡檢測被認為是診斷結直腸癌的金標準,但是它為侵入性檢查,需要腸道準備,檢查過程中有發生并發癥如出血及穿孔危險,患者接受性不高,且花費較大。大便隱血檢測雖然為非侵入性檢測,但是檢查結果容易受飲食等因素的影響,并且對于篩查結直腸癌而言.糞便隱血檢測的靈敏度和特異性不夠理想。
成熟的microRNA(miRNA)是一類不編碼蛋白質的單鏈的RNA,由18-24個堿基組成,與相應的mRNA結合導致mRNA分解或沉默,從而起到對基因的調節作。近年來的研究顯示,miRNA的特異性表達與腫瘤的發生和發展有關,某些miRNA甚至可以起到抑癌基因或癌基因的作用。環氧化酶(COX)是前列腺素合成過程中的重要限速酶,COX2在正常組織中不表達,但可在各種刺激因素的作用下誘導表達,故又被稱為誘導型早期反應基因,與腫瘤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近年來的研究發現,COX2在大部分頭頸腫瘤中過表達,Cox2也是腸癌的生物標志之一。因此,如果能夠研發出的相應的腸癌試劑盒使之能夠應用于科研領域,將極大地促進腸癌篩查研究及科研成果的轉化,對于腸癌的診療必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人研究發現,miRNA-92a、miRNA-135b、miRNA-18a、miRNA-221、miRNA-19、miRNA-223、miRNA-301a的上調表達與人類多種腫瘤(如腸癌)的發生、發展相關,提示對檢測糞便和血清miRNA-92a、miRNA-135b、miRNA-18a、miRNA-221、miRNA-19、miRNA-223、miRNA-301a的表達檢測可以成為腫瘤如腸癌檢測的指標之一。
本發明提供用于檢測腸癌的引物、探針和試劑盒(尤其是用于檢測糞便和血清miRNA-92a、miRNA-135b、miRNA-18a、miRNA-221、miRNA-19、miRNA-223、miRNA-301a和COX2)的核酸及檢測方法。
本發明包括以下技術方案:
1.腸癌檢測試劑盒,其包含選自SEQ ID NO:9-27所示的引物和/或探針。
2.上述1所述的試劑盒,其包含選自SEQ ID NO:9-15所示的一種或多種引物。
3.上述1或2所述的試劑盒,其包含SEQ ID NO:23所示的引物。
4.上述1-3中任一項所述的試劑盒,其包含SEQ ID NO:24和/或27所示的探針。
5.上述1-4中任一項所述的試劑盒,其包含選自SEQ ID NO:16-22和25-26所示的一種或多種引物。
6.上述1-5中任一項所述的試劑盒,其包含選自以下的一組或多組引物和探針:
SEQ ID NO:9、16、23和24;
SEQ ID NO:10、17、23和24;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晉百慧生物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晉百慧生物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3324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