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性能散熱器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026670.0 | 申請日: | 2021-01-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595142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2-10 |
| 發明(設計)人: | 萬智豹 | 申請(專利權)人: | 萬智豹 |
| 主分類號: | F28D1/02 | 分類號: | F28D1/02;F28F9/26 |
| 代理公司: | 東莞領航匯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645 | 代理人: | 曾祥輝 |
| 地址: | 435500 湖北***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性能 散熱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高性能散熱器,包括散熱器本體,散熱器本體設置為多個散熱單元堆積疊加而成的整體;散熱單元中包括導風板、散熱片、冷液通道和卡扣,散熱單元由多個導風板沿進風方向排列而成,散熱片與導風板和內壁固定連接,本發明涉及散熱器技術領域。該高性能散熱器,通過設置有散熱單元,散熱器本體,前面板,后面板,側面單元及其內部扇葉和葉輪;利用扇葉和葉輪的轉動,配合各面板的引流在散熱器本體內部實現網格式大的熱交換面積,繼而形成大的散熱片與空氣接觸面積和大表面積冷液在散熱器本體的網道中流動,使本散執器對與之相連的需散熱高溫部件提供了高性能的散熱功能,極大的提高了該散熱器的散熱性,避免了熱量的集中導致溫度過高,致使需散熱高溫部件損壞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散熱器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高性能散熱器。
背景技術
散熱器是指將機械或其他器具在工作過程中產生的熱量及時轉移以避免影響其正常工作的裝置或儀器。在熱力學中,散熱就是熱量傳遞,物質本身或當物質與物質接觸時,能量的傳遞就被稱為熱傳導。傳統散熱器一般通過用鰭片式設計輔以表面粗糙化或螺紋等辦法提高散熱效率。在科技發展中更新迭代的現代化設備對散熱的性能要求越來越高。為適應社會需求,應在傳統的散熱器基礎上,如散熱器的形狀,傳熱介質間溫差和熱交換面積等方面作出創新型設計用以大幅度提高散熱效率,更為有效地解決設備需散熱部件經常因熱量無法及時的排出,造成原件因溫度過高引起的損壞。為此,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高性能散熱器。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高性能散熱器,解決了現有的散熱器在進行散熱過程中散熱的效果不佳,經常會導致熱量無法及時的排出,造成原件因溫度過高引起的損壞,以及熱量過高對使用人員造成一定的影響的問題。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高性能散熱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熱單元和散熱器本體和前面板、后面板、側面單元;
所述散熱單元包括導風板、散熱片、卡扣、內壁、外殼;所述散熱單元前端設置有氣體鼓風入口、外進風口和冷液入口,所述散熱單元后端設置有冷液出口和氣體出口;所述導風板設置在散熱單元內部且沿進風方向排列而成,導風板設計為喇叭口形的通孔體,并且孔口從進風方向到出風方向按規律增大;所述散熱單元最外層設置了由冷液入口至冷液出口形成的冷液水道區域,所述散熱單元的內壁和外殼之間的空隙構成冷液水道區域;所述散熱片垂直設置在內壁和導風板之間;所述散熱單元頂點附近且不堵塞流體通道位置設置有卡扣,所述卡扣設置為左右兩端凹凸配合形狀,用于將相鄰的散熱單元相互連接,將很多個散熱單元整體加固形成穩定牢固的散熱器本體。
優選的,所述散熱器本體包含很多個散熱單元,多個散熱單元的出口和與之相鄰的后一個散熱單元的進口通過卡扣相互連接形成沿散熱單元進口至出口方向的單元串;所述單元串設計成為首個散熱單元和最后一個散熱單元中分別由:冷液入口和冷液出口之間形成冷液水道、鼓風入口和氣體出口之間形成鼓風氣道、外進風口和氣體出口之間形成外進風道,單元串與相鄰的單元串通過卡扣相連接組合成為散熱器本體;所述散熱器本體中各個單元串的冷液水道組成冷液網道、各個鼓風氣道組成鼓風網道、各個外進風道組成外進風網道。
優選的,所述前面板包括網格式前面板水室和網格式前面板氣室,所述前面板水室通過配合冷液網道進口相連接將冷液網道進口組合為一體、前面板水室的另一孔口與側面單元連通;所述前面板氣室通過配合鼓風網道進口相連接將鼓風網道進口組合為一體、前面板氣室的另一孔口與側面單元連通,前面板與外進風網道進口相對應的區域與外界形成通孔。
優選的,所述后面板包括網格式后面板水室,所述后面板水室通過配合冷液網道出口相連接將冷液網道出口組合為一體、后面板水室的另一孔口與側面單元連通,后面板與鼓風網道和外進風網道的出口對應的區域與外界形成通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萬智豹,未經萬智豹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2667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