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被用于中繼無線通信中的方法和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023637.2 | 申請日: | 2021-01-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760688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15 |
| 發明(設計)人: | 張曉博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朗帛通信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72/04 | 分類號: | H04W72/04;H04W72/1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00240 上海市閔***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中繼 無線通信 中的 方法 裝置 | ||
本申請公開了一種被用于中繼無線通信中的方法和裝置。第一節點通過空中接口監測待分發給第二邏輯信道集合的數據單元;維持第一邏輯信道的第一類變量;根據第一參數集合從第一邏輯信道集合中選擇第一邏輯信道子集;按照優先級從高到低的順序,為所述第一邏輯信道子集中的邏輯信道分配資源;發送分配到資源的邏輯信道中的數據單元;其中,所述第一參數集合包括所述第一邏輯信道的所述第一類變量;所述待分發給所述第二邏輯信道集合的所述數據單元通過所述第一邏輯信道被發送,所述第二邏輯信道集合的狀態被用于維持所述第一邏輯信道的所述第一類變量,所述第一邏輯信道集合和所述第二邏輯信道集合都屬于所述第一節點。本申請提升中繼通信端到端QoS。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無線通信系統中的方法和裝置,尤其涉及在中繼無線通信中確定信道的數據發送的方法和裝置。
背景技術
針對迅猛發展的V2X(Vehicle-to-Everything,車聯網)業務,3GPP(3rdGeneration Partner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項目)開始啟動了在新空口技術(NR,NewRadio)(或Fifth Generation,5G)框架下的SL(Sidelink,副鏈路)標準制定和研究工作,并在3GPP RAN(Radio Access Network,無線接入網)#86次全會上決定對NR SL Relay(中繼)啟動SI(Study Item,研究項目)標準化工作。
中繼(Relay)作為一種多跳傳輸技術,可以提升吞吐量,提高覆蓋。中繼通信是蜂窩網通信中的一種常用方法,源節點的數據通過中繼節點(relay node,RN)的轉發到達遠端節點。源節點和遠端節點通常是基站設備和用戶設備,也可以都是用戶設備;中繼節點可以是網絡設備或者用戶設備。以LTE(Long Term Evolution,長期演進)系統中的副鏈路傳輸為例,用戶設備到中繼節點的傳輸采用副鏈路空口技術,中繼節點到基站(eNodeB,eNB)的傳輸采用LTE空口技術傳輸。RN用于UE和eNB之間的數據轉發,可以為IP(InternetProtocol,互聯網協議)層轉發或者層3中繼(Layer 3Relay/L3 Relay)。
發明內容
發明人通過研究發現,在中繼通信中,屬于一個端到端無線承載的數據單元通過至少兩跳完成傳輸,以兩跳為例說明,其中第一跳數據單元從源節點發送至中繼節點,第二跳數據單元從中繼節點發送至遠端節點,在兩跳傳輸中數據單元在中繼節點通過一個入信道接收,然后映射到一個出信道進行轉發。中繼節點支持多個入信道映射到同一個出信道,如何根據中繼節點中入信道和出信道的映射關系確定出信道的發送需要研究。
針對上述問題,本申請公開了一種確定出信道發送的解決方案,在中繼節點中,將入信道的狀態,包括入信道數和/或入信道緩存的數據量等,引入出信道的發送計算中,使得當有多個入信道映射到一個出信道,或者入信道緩存了較多數據量等待發送時,提高出信道的發送率,以達到提高數據單元通過率,提升中繼業務端到端QoS(Quality ofService,業務質量)的有益效果。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的實施例和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組合。進一步的,雖然本申請的初衷是針對中繼與終端場景,但本申請也同樣適用于中繼與基站,取得類似的中繼與終端場景中的技術效果。此外,不同場景(包括但不限于V2X場景和終端與基站的通信場景)采用統一的解決方案還有助于降低硬件復雜度和成本。特別的,對本申請中的術語(Terminology)、名詞、函數、變量的解釋(如果未加特別說明)可以參考3GPP的規范協議TS36系列、TS38系列、TS37系列中的定義。
本申請公開了一種被用于無線通信的第一節點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過空中接口監測待分發給第二邏輯信道集合的數據單元,所述第二邏輯信道集合包括至少一個邏輯信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朗帛通信技術有限公司,未經上海朗帛通信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2363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