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廢玻璃耐火高強混凝土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023159.5 | 申請日: | 2021-01-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77980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17 |
| 發明(設計)人: | 王迎斌;李陽;賀行洋;王文娜;李欣懋;熊光;李齊;徐立;楊杰;劉文志;秦景燕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北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4B28/04 | 分類號: | C04B28/04;C04B14/22;C04B20/02;C04B111/28 |
| 代理公司: | 武漢華強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2237 | 代理人: | 溫珊姍;王冬冬 |
| 地址: | 430068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玻璃 耐火 高強 混凝土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廢玻璃耐火高強混凝土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步驟1、對廢玻璃、鋁渣進行干法粉磨得到廢玻璃顆粒、鋁渣和廢玻璃粉;步驟2、使用無水乙醇作為研磨介質對廢玻璃粉進行濕磨處置,得到玻璃粉漿料;步驟3、對步驟2中的玻璃粉漿料進行水洗抽濾,得到超細廢玻璃粉;步驟4、將步驟3中的超細廢玻璃粉、水泥、廢玻璃顆粒、鋁渣、河砂、碎石、拌合用水、減水劑、緩凝劑進行混合攪拌得到耐火高強度混凝土。本發明選取固廢為原材料進行制備,節能環保,超細玻璃粉能提升混凝土的力學性能,通過硅相和鋁相的反應提升混凝土的耐火性能。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建筑材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摻入廢玻璃制備耐火高強度混凝土的方法。
背景技術
20世紀初,耐火材料向高純、高致密和超高溫制品方向發展,出現了完全不需燒成、能耗小的不定形耐火材料和耐火纖維。隨著新能源技術的發展,具有耐高溫、抗腐蝕、抗熱振、耐火材料沖刷等綜合優良性能的耐火材料得到了廣泛應用。在高溫工業的發展和技術進步的促進下,我國耐火材料工業迅速發展。耐火材料產量已多年居世界第一,但耐火材料整體的質量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差距較大。
隨著工業化進程的發展,在生產過程中產生了越來越多的固體廢棄玻璃,約占全世界廢棄垃圾總量的7%左右。就中國而言,每年所產生的固體廢渣中就有約6%~11%為廢棄玻璃。目前,我國在廢棄玻璃處理方面通常都是采用填埋的方法,但由于玻璃成分中大部分都為二氧化硅,填埋后短時間內無法得到有效降解,因此填埋的處理方式不僅造成了環境的污染,還造成了土地資源的浪費。將廢棄玻璃摻入到混凝土中,不僅解決了因填埋所導致的環境污染問題,而且還能減少水泥的使用量,進而降低經濟成本。
公開號為CN111908870A的專利公開了一種耐熱耐火混凝土的制備方法,以花崗巖為耐火粗骨料,安山巖和玄武巖為耐火細骨料,加入礦粉、鋁粉和硅粉等物質制備而成。該方法所制備的混凝土具有優異的耐熱防火性能。但該制備工藝過于復雜,原材料種類繁多,且都需經過處理才能使用,限制了用于實際生產的可能性。
公開號為CN103304247A的專利公開了氧化鋯耐火材料及其制備工藝,以電熔單斜氧化鋯、氧化鎂、氧化釔、氧化鋇和結合劑為原料,經過預燒制料,所有材料混合后再脫水、壓模成型,最后經過燒制得到最終產物。該工藝制備的耐火材料具有優秀的熱振性能和致密性。但該工藝在制備過程中對能源的消耗過大,且制備的耐火材料強度較低。
公開號為CN101565321A的專利公開了一種生產鎂橄欖石耐火材料的方法,以菱鎂石尾礦、氧化鎂、氧化硅為原料,經過燒制而成。該工藝制備方法簡單,生產成本低。但所得到的耐火材料氣孔率高達74%且強度不高,無法廣泛使用。
本專利的優勢在于所用材料均為工業固廢,生產成本低。用廢玻璃粉和鋁渣分別取代部分膠凝材料和細骨料,制備工藝簡單,原材料易得,用濕磨超細化的方式處理廢玻璃粉減小了能源的消耗,并且制備得到的混凝土具有優異的耐火性能和較高的強度,可在實際工程中應用推廣。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為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廢玻璃耐火高強混凝土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將廢玻璃、鋁渣送入球磨機進行干法粉磨破碎,研磨3-15min,通過篩分得到2.3-3.0mm的廢玻璃顆粒、鋁渣和20-25μm廢玻璃粉;
步驟2、將上述干法粉磨得到的20-25μm的廢玻璃粉和助磨劑按所需的比例進行混合,加入氧化鋯介質的研磨球,裝入反應釜中,通過行星式濕磨機進行濕磨,濕磨20-60min,磨機轉速為350-400r/min,得到玻璃粉漿料;
步驟3、抽濾操作,將步驟2得到的玻璃粉漿料在抽濾機上用清水抽濾2-3次,得到不含助磨劑的超細廢玻璃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北工業大學,未經湖北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2315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消防鋼瓶內涂層檢測裝置
- 下一篇:一種磁性粉末顆粒透射電鏡樣品的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