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行車記錄儀和用于實現增強現實導航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021864.1 | 申請日: | 2021-01-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758427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15 |
| 發明(設計)人: | 徐一;莊攀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7C5/08 | 分類號: | G07C5/08;G08G1/0969 |
| 代理公司: | 中國商標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王淑玲 |
| 地址: | 130013***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行車 記錄儀 用于 實現 增強 現實 導航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行車記錄儀和用于實現增強現實導航的方法。行車記錄儀包括攝像頭、數字信號處理器、控制器局域網絡接口、微控制單元和傳輸模塊。數字信號處理器包括圖像信號處理器模塊、增強現實創建模塊和編碼模塊。攝像頭用于采集環境圖像;圖像信號處理器模塊用于對環境圖像進行圖像處理,生成經處理的環境圖像;微控制單元用于經由CAN接口從車輛的信息娛樂系統主機接收導航信息;增強現實創建模塊用于對經處理的環境圖像和導航信息進行疊加,生成增強現實導航數據;編碼模塊用于對增強現實導航數據進行編碼;以及傳輸模塊用于將經編碼的增強現實導航數據傳輸至顯示儀表。本發明能夠節約硬件設計成本,降低系統的整體延時。
技術領域
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總體上涉及汽車導航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涉及行車記錄儀和用于實現增強現實導航的方法。
背景技術
傳統車載導航在實際應用中體驗并不是特別好,而手機導航則受限于智能手機尺寸、車內環境等因素,開車過程當中使用手機導航,又會產生諸多不必要的麻煩或潛在的安全風險等。
隨著汽車用戶對更直觀易懂的導航功能的需求提升以及增強現實(AugmentedReality)技術的日趨成熟,AR技術的應用能夠提升導航功能的準確性與便捷性,因此車載AR導航便應運而生。AR導航是利用AR現實增強技術,結合實時實景,在攝像頭實時拍攝到的真實道路畫面基礎上,由虛擬模型、箭頭、虛線等元素為用戶指引方向。
目前的AR導航一般采用在信息娛樂主機中實現AR創建的功能。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上述問題,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提供了一種行車記錄儀,所述行車記錄儀包括攝像頭、數字信號處理器、控制器局域網絡接口、微控制單元和傳輸模塊,其中,所述數字信號處理器包括圖像信號處理器模塊、增強現實創建模塊和編碼模塊。并且其中,所述攝像頭用于采集環境圖像;所述數字信號處理器中的所述圖像信號處理器模塊用于對所述環境圖像進行圖像處理,生成經處理的環境圖像;所述微控制單元用于經由所述控制器局域網絡接口從車輛的信息娛樂系統主機接收導航信息;所述增強現實創建模塊用于對所述經處理的環境圖像和所述導航信息進行疊加,生成增強現實導航數據;所述編碼模塊用于對所述增強現實導航數據進行編碼,生成經編碼的增強現實導航數據;以及所述傳輸模塊用于將所述經編碼的增強現實導航數據傳輸至顯示儀表。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行車記錄儀還包括快閃存儲器、內存和硬盤。所述快閃存儲器用于存儲所述圖像信號處理器模塊、所述微控制單元和所述增強現實創建模塊運行的軟件代碼;所述內存用于存儲所述數字信號處理器執行的圖像處理、所述增強現實創建模塊生成所述增強現實導航數據、所述編碼模塊執行編碼過程中產生的臨時數據;所述硬盤用于存儲所述環境圖像、所述經處理的環境圖像、所述增強現實導航數據和所述經編碼的增強現實導航數據中的一種或多種。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傳輸模塊包括以太網傳輸模塊和/或低電壓差分信號傳輸模塊。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圖像處理包括圖像畸變校正、白平衡、降噪、色彩還原、動態范圍調節中的一種或多種。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編碼包括壓縮編碼。
在另一方面,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提出了一種用于實現增強現實導航的方法,所述方法應用于行車記錄儀,所述行車記錄儀包括攝像頭、數字信號處理器、控制器局域網絡接口、微控制單元和傳輸模塊,其中,所述數字信號處理器包括圖像信號處理器模塊、增強現實創建模塊和編碼模塊。所述方法包括:通過所述攝像頭采集環境圖像;通過所述數字信號處理器中的所述圖像信號處理器模塊對所述環境圖像進行圖像處理,生成經處理的環境圖像;通過所述微控制單元經由所述控制器局域網絡接口從車輛的信息娛樂系統主機接收導航信息;通過所述增強現實創建模塊對所述經處理的環境圖像和所述導航信息進行疊加,生成增強現實導航數據;通過所述編碼模塊對所述增強現實導航數據進行編碼,生成經編碼的增強現實導航數據;以及通過所述傳輸模塊將所述經編碼的增強現實導航數據傳輸至顯示儀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未經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2186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