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礦石表面打磨裝置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110021605.9 | 申請日: | 2021-01-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72959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01 |
| 發(fā)明(設計)人: | 石志祥;孔德帥;田澤齊;劉躍彬;孟志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北工程大學 |
| 主分類號: | B24B9/06 | 分類號: | B24B9/06;B24B27/00;B24B41/06;B24B55/06;B24B55/00;B24B47/04;B24B4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師事務所 11569 | 代理人: | 王富強 |
| 地址: | 056038 河北省邯***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礦石 表面 打磨 裝置 | ||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礦石表面打磨裝置,包括固定機構、高度調節(jié)機構和打磨機構,固定機構包括基座、邊框、夾緊板、第一轉軸、第二轉軸、第一錐齒輪和第二錐齒輪,基座周向設置有邊框形成凹陷部,第一轉軸安裝在邊框一側,第一轉軸安裝第一錐齒輪,第二轉軸卡接于凹陷部,第二轉軸套設有第二錐齒輪,第一錐齒輪與第二錐齒輪嚙合,夾緊板在第二轉軸的一側安裝有絲杠螺母,絲杠螺母與第二錐齒輪嚙合,上部與打磨機構連接;本發(fā)明中將固定機構設置在凹陷部內(nèi),降低了打磨機構與固定機構之間的距離,打磨機構可以迅速到位對礦石進行打磨,同時,凹陷部的設計可以將打磨產(chǎn)生的碎屑進行收集,減少碎屑的飛濺,保證了打磨的安全性,也保護了環(huán)境。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專利涉及打磨裝置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礦石表面打磨裝置。
背景技術
打磨裝置是機械制造業(yè)、加工業(yè)、模具業(yè)、木業(yè)、皮革業(yè)等打磨拋光工藝的工人,其工作目的是去除產(chǎn)品工件表面的毛刺、使之光滑,易于繼續(xù)加工或達到成品。現(xiàn)有的裝置在打磨在固定打磨物時,皆無法更具打磨物的大小做出調節(jié),從而導致無法固定過大或者過小的礦石,且也無法根據(jù)礦石的大小改變打磨器和礦石的距離,且現(xiàn)有的打磨裝置無法對裝置進行移動,從而導致裝置搬運困難,且耗時耗力,同時,現(xiàn)有的打磨裝置固定機構一般直接暴漏在環(huán)境中,四周并無遮擋物,導致被打磨物在被打磨時,碎屑飛濺,不僅對操作人員造成安全影響,此外,飛濺的碎屑散落在周圍不便于收集,且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如公開號為CN110539232A的一種礦石加工用打磨裝置以及公開號為CN110666688A一種用于礦石機械履帶墊塊的高度固定打磨拋光裝置中在打磨部位的設置上均是無遮擋式的暴漏設計,在打磨過程中碎屑飛濺,不僅對操作人員造成安全影響,同時,飛濺的碎屑散落在周圍不便于收集,且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因此,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礦石表面打磨裝置來解決打磨過程中碎屑飛濺,且打磨效率不高的問題。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礦石表面打磨裝置,達到解決碎屑飛濺造成的污染以及安全隱患,并提高打磨效率的目的。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礦石表面打磨裝置,包括固定機構、高度調節(jié)機構以及打磨機構,所述固定機構包括基座、邊框、一對夾緊板、第一轉軸、第二轉軸、第一錐齒輪以及第二錐齒輪,所述基座周向設置有邊框并形成凹陷部,所述第一轉軸穿透安裝在所述邊框一側,位于所述凹陷部的所述第一轉軸的一端安裝有所述第一錐齒輪,所述第二轉軸卡接于所述凹陷部,所述第二轉軸外表面套設有所述第二錐齒輪,所述第一錐齒輪與所述第二錐齒輪嚙合連接,所述夾緊板的靠近第二轉軸的一側均安裝有絲杠螺母,所述絲杠螺母與第二錐齒輪嚙合連接,所述高度調節(jié)機構底部安裝在所述邊框的兩側,上部與所述打磨機構連接。
優(yōu)選的,所述高度調節(jié)機構包括第一電機、第三轉軸、齒輪、齒條以及伸縮桿,所述伸縮桿安裝在所述邊框的一側,所述齒條安裝在所述邊框的另一側,所述齒條下方對應所述邊框的位置開設有供齒條上下活動的空腔,所述齒條上安裝有與之嚙合的所述齒輪,所述齒輪一端與所述第三轉軸連接,另外一端與所述第一電機連接,所述齒條上部和所述伸縮桿上部與所述打磨機構固定連接。
優(yōu)選的,所述夾緊板底部安裝有第一滑塊,所述邊框底部開設有與所述第二轉軸平行的空腔,所述空腔內(nèi)部安裝有第一滑軌,所述第一滑塊安裝在所述第一滑軌內(nèi)。
優(yōu)選的,所述邊框底部安裝有基座,所述基座底部安裝有萬向輪,所述基座上表面安裝有推動架。
優(yōu)選的,所述基座底部四角安裝有支撐柱。
優(yōu)選的,所述支撐柱包括支撐框、螺紋柱、螺母、第二把手、連接桿以及底板,所述邊框內(nèi)插設有螺紋柱,所述螺紋柱的下端穿透支撐框的下端,所述螺紋柱的下表面安裝有第二把手,所述螺紋柱的外表面套設有所述螺母,所述螺母的內(nèi)壁與所述螺紋柱的外表面嚙合連接,所述螺母的下表面固定安裝有兩個所述連接桿,且兩個所述連接桿均穿透過支撐框的下表面,且兩個所述連接桿的下表面固定安裝有所述底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北工程大學,未經(jīng)河北工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21605.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