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新冠病毒重組融合蛋白、其制備方法和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020890.2 | 申請日: | 2021-01-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41545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09 |
| 發明(設計)人: | 姜毅楠;張曉慧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百普賽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7K19/00 | 分類號: | C07K19/00;C12N15/62;C12N15/85;G01N33/569;G01N33/558;G01N33/5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黃爽 |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興***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病毒 重組 融合 蛋白 制備 方法 應用 | ||
本發明提供一種新冠病毒重組融合蛋白、其制備方法和應用。本發明通過對新冠病毒S和N重組融合蛋白的基因序列進行設計,選擇最優的片段進行整合,再通過人源HEK293細胞系統重組表達融合蛋白,經過純化后對融合蛋白的分子量、純度進行檢測,最后利用融合蛋白制成新冠病毒抗體膠體金檢測試紙條/試劑盒。與單獨使用S蛋白或N蛋白制備的膠體金檢測試紙條相比,該重組融合蛋白制備的膠體金檢測試紙條具有更高的靈敏度和更低的漏檢率。此外,本發明提供的新冠病毒重組融合蛋白可廣泛應用于不同平臺技術的新冠抗體檢測試劑盒開發,如膠體金、熒光免疫層析、化學發光和酶聯免疫等。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分子生物學和免疫學領域,具體地說,涉及新冠病毒重組融合蛋白、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背景技術
新型冠狀病毒,即“SARS-CoV-2 (2019-nCoV)”,于2019年首次被發現,與2002年的SARS冠狀病毒和2012年的MERS冠狀病毒同屬于β冠狀病毒屬,是目前已知的第七種能感染人的冠狀病毒。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致死率較高,給世界公共衛生安全帶來巨大威脅。
新型冠狀病毒由四種結構蛋白(棘突蛋白、包膜蛋白、膜蛋白和核衣殼蛋白)以及RNA核酸鏈組成。其中棘突蛋白(Spike Glycoprotein,S蛋白)位于新冠病毒膜表面,能夠結合人的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促進病毒包膜和宿主細胞膜的融合,進而介導病毒感染人的呼吸道上皮細胞,是新冠病毒最重要的表面膜蛋白,也是新冠疫苗及中和抗體設計與開發的熱門靶點。S蛋白胞外域由S1和S2兩個亞基組成,S1亞基主要包含有受體結合區(Receptor Binding Domain,RBD),負責識別宿主細胞的受體ACE2,S2亞基含有膜融合過程所需的基本元件,能夠促進病毒與宿主細胞膜的融合。核衣殼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N蛋白)是冠狀病毒中含量最豐富且序列最保守的結構蛋白,具有較強的免疫原性。
核酸檢測是目前新冠肺炎確診的“金標準”,但核酸檢測有很大的局限性,例如當前普遍應用的鼻咽拭子采樣有時難以采集到病毒,再加上試劑本身的敏感度問題,核酸檢測可能會出現漏檢。機體在感染新冠病毒后 能夠產生針對病毒抗原的特異性抗體,因此可通過檢測抗體來確診病毒性傳染病以及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新冠病毒抗體檢測作為新冠肺炎確診的重要輔助方式,具有實驗環境要求低、操作簡便、檢測時間短等優點,可與核酸檢測相互補充以提高診斷準確率,有助于國家對疫情整體形勢進行判斷和追蹤。因此,研制高靈敏度、高特異性的新型冠狀病毒抗體檢測試劑盒對于疫情的防控和溯源具有重要意義。
針對新冠肺炎產生的特異性IgM抗體主要為S蛋白,而IgG抗體可以是N蛋白和S蛋白,目前商業化的抗體檢測試劑盒主要以N蛋白或S蛋白為抗原檢測樣本中的新冠病毒抗體。相較于單一抗原,通過基因工程技術將S蛋白和N蛋白的優勢表位進行整合,將重組表達出融合蛋白進行新冠抗體檢測試劑盒的開發,可提高檢測試劑盒的靈敏度,降低漏檢率,進一步提升抗體檢測試劑盒的準確率。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冠病毒重組融合蛋白、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為了實現本發明目的,第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新冠病毒重組融合蛋白,其為:
i)如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ii)在i)的N端和/或C端連接標簽得到的氨基酸序列。
第二方面,本發明提供編碼所述重組融合蛋白的核酸分子。
優選地,所述核酸分子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第三方面,本發明提供含有所述核酸分子的生物材料,所述生物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重組DNA、表達盒、轉座子、質粒載體、病毒載體、工程菌或轉基因細胞系。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百普賽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北京百普賽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2089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頁面的布局方法、裝置
- 下一篇:一種反應速度快的工業廢水臭氧催化氧化處理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