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UML和Petri網的作戰任務規劃模型及建模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020356.1 | 申請日: | 2021-01-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33362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30 |
| 發明(設計)人: | 季軍亮;汪民樂;陳杰生;王春陽;張李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工程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30/20 | 分類號: | G06F30/20;G06F30/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維律師事務所 11582 | 代理人: | 邢江峰 |
| 地址: | 710051 陜西省***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uml petri 作戰 任務 規劃 模型 建模 方法 | ||
1.一種基于UML和Petri網的作戰任務規劃模型的建模方法,所述作戰任務規劃模型用于對多層反導協同作戰任務規劃進行模擬,其特征在于,所述建模方法包括:
S1,確認多層反導協同作戰任務規劃的有關問題的界定;
S2,根據S1中確認的結果,基于UML構建多層反導協同作戰任務規劃的概念模型;
S3,基于Petri網對所述概念模型進行驗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UML和Petri網的作戰任務規劃模型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1包括:
S11,確認多層反導協同作戰任務規劃的對象,所述對象包括預警探測資源和攔截打擊資源;所述預警探測資源用于在彈道導彈各飛行階段對彈道目標進行探測發現、穩定跟蹤,并輔助開展殺傷效果評估;所述攔截打擊資源用于對探測發現的彈道目標進行攔截打擊;
S12,確認多層反導協同作戰任務規劃所要實現的功能,所述功能包括計算確定兵力需求,對所述攔截打擊資源進行作戰部署、任務分配和目標分配,形成反導作戰預案,以及對所述反導作戰預案進行修改;
S13,確認多層反導協同作戰任務規劃的作戰流程。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UML和Petri網的作戰任務規劃模型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預警探測資源包括天基預警衛星、空中預警機、地/海基遠程預警雷達與跟蹤識別雷達。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UML和Petri網的作戰任務規劃模型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攔截打擊資源包括助推段反導武器系統、中段反導武器系統、末段高層反導武器系統和末段低層反導武器系統;所述助推段反導武器系統、所述中段反導武器系統、所述末段高層反導武器系統和所述末段低層反導武器系統均包括攔截彈及其發射裝置、跟蹤制導雷達和目標指示雷達。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UML和Petri網的作戰任務規劃模型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13包括:
偵測敵對方的彈道導彈發射征候;
當偵測到所述發射征候時,根據所述發射征候開展反導作戰預先任務規劃,初步明確可能被攻擊的地面目標、作戰任務區分和作戰協同,并形成初步反導作戰預案;
根據所述初步反導作戰預案部署所述攔截打擊資源;
當所述預警探測資源探測到所述彈道導彈發射,根據發射信息修正所述初步反導作戰預案;
根據修正后的初步反導作戰預案修正對所述攔截打擊資源的部署;
跟蹤并識別所述彈道導彈,以確認所述彈道導彈的飛行彈道及彈頭落區;
對所述彈道導彈進行攔截可行性判斷,并根據判斷結果利用所述攔截打擊資源對所述彈道導彈實施攔截打擊。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UML和Petri網的作戰任務規劃模型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2包括:
S21,構建多層反導協同作戰任務規劃的用例圖,包括參與者識別確認、用例識別確認和建立用例圖;
S22,構建多層反導協同作戰任務規劃的類圖,包括識別確定多層反導協同作戰任務規劃的類,并構建多層反導協同作戰任務規劃的類圖;
S23,構建多層反導協同作戰任務規劃的時序圖,并根據所述時序圖構建多層反導協同作戰任務規劃的活動圖;
S24,利用所述活動圖構建所述概念模型。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UML和Petri網的作戰任務規劃模型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參與者識別確認的參與者包括反導指控中心和作戰單元,所述作戰單元包括攔截彈及其發射裝置、跟蹤制導雷達和目標指示雷達。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UML和Petri網的作戰任務規劃模型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例識別確認的用例包括作戰部署、威脅判斷、攔截適宜性檢查、目標分配、探測識別、目標指示、識別跟蹤、發射導彈、制導控制和毀傷評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工程大學,未經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工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20356.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